【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的所缘境是依止阿赖耶识的见分而产生的我执,阿赖耶识的..
疏文: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也,故云一体。中流两岸者,娑婆喻此,极乐喻彼,始焉厌苦欣乐..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首先是赞叹这个菩提心诸善中王。这句话大家要把握,对菩提心的殷重感一定要上来。为什么我们要发这个菩..
1936年春,南华寺开春期戒坛,在戒期即将结束时,曹溪驻防军第十六团团长林国庚来南华寺拜望虚云老和尚,他带来了一只狐狸,其毛色银白光滑,喙突出,尾巴细长蓬松,十分惹..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回事,但是这个法并没有在心中留下一种根。什么叫根?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不具..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的时候,才会会得那个真实义,这叫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什么叫心佛双忘?就是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开始是有..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即佛?其实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不要一听劝人念佛就否定,是著相,要知道心佛众生等无..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了解这个真如性海,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我很怕一种人,主任,我一天拜一千拜。因为这种人过不了多久..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不共相跟无受生种子相、有受生种子相等。共相者,谓器世间种子。不共相者,谓各别内处种..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说它的空是对立的。所以从大乘的角度来观察,其实小乘的空,严格上来说,它是我空、法有。..
癸三、湿生相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合,和合以后就受生了。他没有经过入胎的。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煖成八万四千..
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印光法师《与徐福贤..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记住:一个含藏一个异熟。因地上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本事把它收藏起来,多多益善;第二个..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把这一念发心的功德回向往生,能得到上品下生的位次,哪怕其他的修行一概都没有做。但发..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快乐,又要开显心性,没有这回事情。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你自己要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