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圣空法师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能念的是什么?是当下这一念心。所念的是什么?是这..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养天神,求能离苦得乐,他早晚上香供水供花,如是虔诚供养十二年。天人被他所感动,有一..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约果报,报障。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说我在这个地方打坐,为什么不能睡觉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理由说,如得重病箭入体..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众生结善缘。一般人见了毒蛇、尸体皆会远离,所以当你觉得别人不喜欢你、不支持你、不理你的时..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差、业障重,修行之路不妨慢慢走,可是方向跟发心绝不可稍有偏失或模糊。要保障方向跟发..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是指五阴身心,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为整个生命的根本思想。理念上来说,我们是要生其心。一..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是说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福报都被死亡所破坏,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这个时..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在一起。你希望你来生没有病痛,你要发这个愿:我希望到极乐世界没有病痛。为什..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已经知道,可是却悠悠忽忽的心态。这些观念大家都有,可是要有那种切身的感受、要有那种念..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出家后,偶而兴之所至,也翻一翻。中国的医术谈到:养生要靠自己内在修为。一个人如果不爱惜自..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印证,于是这禅师找法演文义禅师印证,他说:我经过长时的修行,心中有心得,我现在的心..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要往上走,确实很难;要往下则只要掉个头就滑下去了!所以大家要随时提醒自己保持道心。当你身处在一个环境里时,好像..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

问: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宏海法师答: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知道,佛他是无所不知、无..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一、先离相。你第一个要完全放下,安住真如你就观想你本来就没有这个生命,它只是梦幻泡影,我的生命从空性..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圆满的价值。但现实世界里,我们都是凡夫,没有办法具足所谓菩萨的智慧与福德,譬如:《金刚经》云:昔..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即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六波罗蜜是枝末。你说一棵树,这一棵树树叶少一点,这棵..

问: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一种什么心态?真信切愿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弟子已经把往生西方作为目标,只是现世生活安逸,总是..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这个息相,智者大师先做一个检别。它不声,出息入息的时候没有声音出现,静悄悄的,而..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知道,就是所有生命的转变,从大乘的角度要二个条件:第一..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这个掉有身、口、心三种,看身掉。身好游走。说你这个人的身体静不下来,喜欢到处找朋友攀缘。或者诸杂..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搏取别人的恭敬。这种人大概来生到三恶道去了,可能变成一个龙王,或者做一只蚂蚁的王,或..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五戒的莲友。因为她被安排住在我的隔壁床,所以,我们有比较多接触的机会。这位莲友大约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长得很可..

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

参考各方资料,印光大师在法雨寺讲《弥陀便蒙钞》之确切年月,乃光绪二十三年夏,适值禅宗泰斗虚云和尚行脚云游至南海普陀朝礼观音菩萨道场,就此因缘二位高僧以宿世愿力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

在唐朝,有位知玄法师,俗姓陈,四川眉州人。从小就喜欢看佛菩萨像,他五岁时,祖父叫他作一首咏花诗,他很快就吟诵出来:“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