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成佛之境沈海燕一、引言在中国佛教里,最为全面的成佛宗教实践体系是为止观法门,乃由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豈顗所创,是证人涅槃境界之要法。其止观学说为天台宗的根..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

六祖坛经原文般若品第二卷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

僧伽吒经第一卷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

净空法师:十方一切诸成佛的方法是什么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辛二这一段就容易清楚。看国土庄严,我们看经文。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

《孝经》与《孝论》——试论佛教对中土孝亲观念的因应之道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内容提要《孝经》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孝意味着对父母辛勤养育之恩的真诚感激和深切怀念,..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之清净行相与所成就之功德。佛告舍利佛:..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11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初四下午)念佛、用佛、做佛与成佛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为了用,用佛的目的是为了做佛,做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如果光懂得念,不会用..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四月念佛七法会(初三上午)灾难成因与解脱之道大家有缘聚会在一起,这是有共同的善根和共同的福德。如果不珍惜这个缘份,那么我们的善根福德自然减..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六月念佛七法会(初四下午仁焕法师开示)事业之道人的健康是跟福德修养有关,人的事业和财富是跟人的福报修养有关。人没有福德修养,无德缺德,就会..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五下午仁焕法师开示)光彩人生之道很多人没有真正明白守本分的重要。举个例子,父母想做的事情,那是父母的心愿,作为子女如果..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初二上午)平安之道为了整个世界的平安,首先落实我们来到这里的冥阳两界得到平安。有我们得到平安以后,我们才有条件回向给世界平..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四月念佛七法会仁焕法师开示(初四下午)平安之道(下)今天上午我们已经谈到佛门有两个平安的方案,第一方案以和为贵,第二方案把架子放下。这里还有..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四月念佛七法会仁焕法师开示(初四上午)平安之道(上)我们不平安,是谁给我们不平安啊?应该是自己没有往平安道上走。人生到世间来,原本是为平安而..

成佛之道导读黄国达‘成佛之道’是印顺导师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部,归在‘妙云集’的中篇,对于佛法,从发心、修行到成佛作了有系统而完整的介绍,可以说是佛法的总纲..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产怎么办呢?向人家乞求,完全靠你这因缘的业力。因缘好..

「一念」之道「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在变迁,每秒钟都有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经..

灭苦之道黄国达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开启了生命的觉醒与解脱之门,而当时佛陀是在领悟了离苦行、乐行两边的中道法,以智慧观察十二因缘,破无明、断爱取,而息灭生死的大苦..

居士: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

只有在娑婆世界才能成佛吗?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进修持后还是要回到娑婆世界来,因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只是修学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极乐..

论唐密的即身成佛思想吕建福[1]即身成佛作为密教的一个重要理论,在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曾引起显密之间的争论,王弘愿以此作为密教殊胜於显教的一个主要论据,太虚将其作为..

《无量寿经》之道场宝树“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

发心之初.成佛有余──信心与学佛经上说,一个人从学佛到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要来回娑婆世界八千返,要经过次弟的修行,才能破迷开悟,解惑证真,成就佛果。为什么..

主体意识与主体解脱的悖论超越之道——禅宗六祖的思想启示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地学术地看,佛教是以提倡从诸苦中觉悟而得解脱为特别标榜、并因此而流行..

《慧灯·问道》第五季初入佛门篇第2期 1、过分感性vs悲心强烈,怎么区别? 2、女性可以不转男身而成佛吗? 3、未灌顶而看密法,该如何补救? 4、众生度不完vs众生都能成佛..

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前言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

顽石欲成佛,当历千刀功资粮道的其他方法下面,我们谈谈另外一种修行资粮道的方法:心极法依止,思维暇满时。无常若现前,除法无依止。法极穷依止,沦为乞丐时。亦不舍正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