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刚法师入菩萨行论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灵感事迹可谓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不是亲身经历,又有多少人能坚信佛言不虚呢?今蒙佛菩萨慈悲加持,救灭山火,..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来抽签问姻缘,都是下下签。后来去了普陀山,回来不到一月,就相中了对象,结婚了。对方人很好。去普陀山,可以改变命..

唐朝有一位相国裴休,字公美,是河东人氏。他的学问极为渊博,通诸子百家之学,曾参学于黄檗禅师,复饱经圭峰禅师的教化,退隐以后,遂专志禅学,默契无生之理。据传,裴相..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至于第六意识的了知,我们依止见闻嗅尝觉知,来修学一切的法门。那我们的目的干什么呢?..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身业的礼拜。如果只有忆佛念佛,只有口业、意业,少了身业,那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以前造业的..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很多人走路的时候很散漫,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东张西望地,看起来就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外..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是谤自本心也,是谤佛也,是自谤其禅也,亦弗思而已矣..

【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为一切有情。除三灾五浊。】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这十三劫,专门修苦行。为..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不行,我不能再做这件事情!我已经在佛前、三师面前发愿,我要誓断一切恶..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的。我们凡夫的颠倒,开展出来有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但是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我..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乃会之归实。但往生者,即得不退,喻如不次之擢,荫序之官,恩出非常,名殊恩也。又殊恩..

龙树菩萨著述等身,被尊称为千部论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听婆罗门诵读《..

这个故事是从五台山回程的火车上,一位同行的师兄亲述给我们听的。她是南京一家私人幼儿园的园长,一位佛教徒,一位孩子和家长都很喜欢的老师。平日里为人正直、善良,对待..

不知是不是妈妈拜观音菩萨的原因,我从小就很喜欢观音菩萨,那是一种莫名的亲近,也到处找关于佛学的书看,可因缘未成熟,总未能乘上学佛的渡船。慢慢地长大了,在2002年吧..

须知真妄原同体。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真就类似于那个水,妄就类似于那个波,波涛或者一块冰。但是这个波浪、这个冰,是浪逐水而显现的相,这个相当体就有..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意识,你会说:那我为什么会有欲望、有瞋恚,有这些负面的情绪呢?你就会把所有的过失,..

疏文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专持者,众生..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为美好的食物、漂亮的殿堂、别人的恭维、信徒的拥护供养,那么我们的道业就会很危险。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