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而行

问: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大安法师答:学佛人要严持戒律,这对于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阿弥陀佛从他大慈悲、大智慧、大威德、大不可思..

编者按: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告诫弟子们今后应以戒为师。古德有云:“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么叫沙弥;再说戒,更不知道。再说比丘、菩萨也不知道。..

编者按:今天这一则故事出自《历代名人与佛教》,由喻汉文先生编译,主人公是北宋文豪、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有两大标签最为后人熟知,一是神宗时期主持改革,称王安石变法..

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极乐世界。《印光法师文钞》:“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你能够持一条戒,就有护戒神,每持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神日夜护佑你。你五戒全持,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你加上三皈,三皈依之后有三十六位护法神,这么多神灵来护持你,你怕..

学佛人想成就,就要守住两点:一个是戒律,一个是誓言,这是获得成就的基础。戒、定、慧三学,戒是基础。戒律的特征是断烦恼。当我们能够记住这一点时,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起..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曾更见世尊,乃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佛说无量寿经》首先,你要产生对净土法门的信心跟持戒有关系。..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曾更见世尊,乃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佛说无量寿经》首先,你要产生对净土法门的信心跟持戒有关系。..

毁犯戒律护法远离今天我们在这殊胜的道场求取五戒,前面七遮没有犯过,才可以现前受五戒。如果犯过需要忏悔,见瑞相了才能受五戒。一答“能持”,就像电脑下载一样,一股电..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为了要广度众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

四川省安岳县文昌寺住持,比丘尼释清贵,俗名黄安秀,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幼年随父母吃素念佛。七岁在上禅下庄老和尚座下皈依,因为信仰佛教,不顾人们讥笑,一直..

持戒要老实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一)老实人持戒,会觉得更轻松、更省事、又不疲劳。因为老实人看到佛戒说要这么做,他就说:“好!”就做下去。佛说这不要做,他就说:..

持戒要老实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一)老实人持戒,会觉得更轻松、更省事、又不疲劳。因为老实人看到佛戒说要这么做,他就说:“好!”就做下去。佛说这不要做,他就说:..

学生:痛念无常,持戒念佛。去年,惭愧弟子净毅有幸拍摄到清公老和尚书写墨宝的部分过程。当时,只见清公老和尚双手握笔,神情凝重的在宣纸上落下一点,随之,一个病的偏旁..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不需要那么麻烦,还要持戒”这误会很大,其实戒律就是阿弥陀佛的精神和行为。有人认为:..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大智度论》第十四卷(以及..

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兴灾作乱,祸害百姓。(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释迦牟尼佛涅盘七百年之后,北印度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祸害百姓。当时有两千位大阿罗汉,虽..

我们曾经在法会中讲过《佛说斋戒经》。这是佛为了韦耶夫人诚心求戒而说的。受持斋戒的功德相当殊胜,但大家求戒的动机必须正确,不可以人来了,心里还惦记着家庭事业,或想..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当你精神集中就观察思惟,观照思惟身心的变化,来悟证缘起甚深法,来消除你的贪..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这个持戒是怎么定义呢,从损害他,就是你要避免两个行为,我们对两个行为,要产生厌离,弃舍之心,第一个,..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栴檀..

我们做一件事情,追求尽善尽美固然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也要看自己的力量能否达到。假如你的理想只是幻想,根本不切实际,那追求它只有一个后果:除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问: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济群法师答:佛法中,将戒律称为无上菩提之本,是长养善根、迈向解脱的基础。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戒律似乎很神秘、很刻板,..

问: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师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大安法师答:这个说法是邪知邪见,大家不要去听。念佛,怎能不持戒呢?..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么要制戒?由于我们有烦恼,因此我们本具佛的功德,但显发不出来。戒是为对治烦恼而施设的,规范我们的身口七支。要知..

问: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种说法对吗?大安法师答: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

问: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修学?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更圆融一些呢?大安法师答:首先..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此处,而神游地狱矣。急宜痛加修省,断恶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