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德相我在云居山,我看着虚云老和尚啊,好像很容易,这安安静静的就跟睡着了一样就断了气,看着没有一点痛苦,这就是他呀,几十年、百把年的修行,临命终现瑞相。..

不想成佛作祖?这样的和尚是混混!拿破仑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用到我们俗人身上,未免有个人野心的嫌疑,不太符合国情。但是否可转用到在座各..

《华严经》开示以二十一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寂天菩萨作《集学论》,将此二十一种心摄为九种,此具此九种心也就是具弟子之相。若能明了此九种心之体相,以如是心亲近善知..

佛陀临涅槃那一日,收百岁老人为弟子。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

贝叶经云南景谷县素有“仙踪宝地”之称,在这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僧侣与傣家民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日,记者走进佛教朝拜圣地景谷雷光佛迹寺,探访“佛迹”文..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第一「方便具足」,谓努力掌握知识、技术,从事对民众有益无害的正当职业,如种田、经商、从政、文书、会计等,精勤工作,..

佛入涅槃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

众生皆由客尘烦恼所误【经典原文】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楞严经》【经文解释】我..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情为职志;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

生老病死是我们所有众生都必须经受的痛苦,是无法逃避的生命毒刺。佛陀曾为波斯匿王讲人生有五不可得避,即老、病、死、灭、尽。但是佛教并不主张人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佛陀以戒定慧降服诸魔问:佛经中记载魔王波旬对佛陀说,末法时代我穿你的衣,坏你的法。佛陀流泪不做声。可现在有一种版本说,佛陀告诉波旬说,那时我让我的弟子脱下袈裟,..

禅门子弟,虽然本应当不受社会潮流的裹挟,不受污风浊气的影响。可是当潮流的力量变得大了以后,很多人还是难以把定脚跟。比如说,我们时常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伪命题,就谈..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经典原文】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经文解释】此颂出自《出曜经》,时南海卒涌,惊涛浸灌,..

严格来说,佛法是觉悟、净化人心的。佛法要说治病,是治我们心上生死病的。我们众生心上有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生死心病。所以佛法是降伏其心的,是治心病的。佛说的法都是..

打架和尚也是成佛路上的普通人近来,扬州三个和尚在寺庙打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后来各大新闻媒体网站介入炒作此事。作为一个出家人,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点什么了。检索一..

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福报,都来源于福德。在积累福德的过程中,表面上是我们帮助他人,其实是他人帮助我们。比如: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都是利益他人所得,不是花了几..

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指过去世)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淫,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

诸佛如来因于众生而起大悲【经典原文】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华严经》【经文解释】佛和众生是一体的,..

提婆菩萨舍身救凶世尊在灵鹫山上为群众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法就此传承下来。直到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有位弟子不仅博学多闻,并且能言善道、具大辩..

郑佩佩近日,由演员郑佩佩主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在保利剧院上演,70岁高龄的郑佩佩再度挑战话剧舞台,长达2个半小时的话剧一气呵成,博得观众..

佛经故事:转轮圣王天上人间往返三十六次终成佛果过去,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为天人、龙鬼、国王、臣民,以及不可计量的大众说法。当时有一大国的太子率领其他小国的王子共..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弟子规·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

因为燃灯供佛这个功德,四十劫后可以成佛。本故事出自《贫女难陀经》。贫女难陀依靠乞讨所得,布施一份灯油,但她发心很大,因此佛陀给她授记,说她四十劫后可以成佛。——..

出家后的吴登盛(右一)人生,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一种,为自己而活,可以理解,但无法让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真心关注。一种,为大众而活,不可理解,但却让人真心感佩。一种..

有很多人对佛菩萨表示信仰之情,认为自己是信佛的,但是对于红尘俗世很多自以为的“乐趣”,却不愿有很多限制。“信佛归信佛,不要限制我。”“心里有佛就行了……”即便是..

戏剧《佛度五比丘》剧照佛教故事:慈力王血祭夜叉有一天,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世尊!乔陈如五位比丘,宿世有何因缘,能在世尊刚开悟时,首次听闻佛法而优先悟入实相的道理..

诸佛之本源为戒【经典原文】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

阿底峡尊者的三位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所有成佛的正法中,哪些是最殊胜的呢?”阿底峡尊者说:“最殊胜的智者是证悟无我的人。”“什么是最殊胜持戒的尊者呢?”“最殊胜..

佛陀涅槃公元前485年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即将进入涅槃。在此之前,拘睒弥国优填王恋慕世尊,给佛陀铸造了一个金像,佛陀见了,合掌对这个金像说:“我灭..

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经典原文】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梵网经》【经文解释】戒如日月明,亦如璎珞珠者,乃盛赞持此戒之功德,谓戒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