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纯善是智慧法师

问:弟子时常静坐念佛很摄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号时,容易出现各种念头。当心进入念头时又能及时发现,一会儿又进入另一个念头难以调伏。请问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应该..

问: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天因法师答:在家居士不能叫僧团,居士称优婆塞、优婆夷,在律上有明确的文字规定,这文字不能随便用的。在家居士《有部..

我们建立一种忆佛、念佛的信心,那怎么忆念?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我们希望临终的时候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不要跟娑婆世界感应了。虽然我们阿赖耶识还有很多业力,但是我现..

居士: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说一说。因为曾经有个法师讲,《大悲咒》一天应念四十九遍。我那时不知道后果,念四十九遍,还有念《楞严咒》等其他,..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

【经典原文】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华严经》【经文解释】“见升高路”:走路遇到高的路,向高坡走的时候,这又发愿,“当愿众生”,“永出三界”..

当一个人的心真能沉淀下来、安静下来、纯净起来的时候,便会觉得天空格外蔚蓝、阳光格外明媚;便会感悟到拥有生命的美丽与快乐;便会觉悟出明天、未来的光明灿烂;便会拥有..

有一位在家居士请教智藏禅师,问道:“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点点头,说:“有啊!”居士再问:“有因果报应吗?”禅师说:“有啊!”又问:“有佛菩萨和三宝吗?”禅师答..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声闻(含缘觉)圣众,广多无量,乃至三千大千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有一类天人,曾发还相回向愿,可自在选择在极乐..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能够有百千亿那由他劫长的寿命。若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因地考察..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自然就开悟了。为什么会开悟呢?这个道理,我们不要说迷信,好像《大般若经》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不是这个意思。..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佛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忆念佛的功德或者忆念佛..

在修忏悔的过程中,原本潜伏在我们心中的业障、烦恼障会被翻腾出来。翻腾出来的这个过程可以称为业相现前。它可以通过我们白天修行的时候,或待人接物之中的一些烦恼和业习..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了。隋是他生活的年代,实际上,陈朝、隋朝都是智者大师弘法的两个重要朝代,隋朝和陈朝的两朝的皇帝都非常地尊重智者大师,把智者大师称为国师一..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

核心提示:妙祥法师,辽宁海城大悲寺住持。居家学佛时期即过午不食,经行打坐,严持五戒。后礼安慈法师剃度,于山西五台山受比丘戒。1995年自五台山行脚至辽宁盖县,沿途托..

一、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关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收。撒播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认为佛教,实则很多民间崇奉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hellip;helli..

咱们这次的水陆法会十分满意。我想给咱们简略地介绍一下有关水陆法会的一些知识。水陆法会,从前史的根由说,最早是在南北朝。南朝的梁武帝时代,有其时的志公大师,志公大..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常常呈如今般若系的经典傍边,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经典中常说文殊..

人生来的是那么的偶然,父母没有与其商量就把人带到这苦难的世界。其实并不偶然,一切皆有业因业缘,随着业力的系缚而选择了父母。人生去之又是那么必然,人总想活着。但无..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这个戒法我们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这个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们要先知道一个事情,流转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流转者谁?这个很重要!到底..

一般我们除非深入教理,否则很难从魔所说的相似法教理当中去判断邪正。但是魔要出现,从经典上看,往往它有几个特色:第一、显现感应神通:它一定要显现感应神通,很奇特的..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生。第一是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菩萨的四摄法,侧重在利他方面。菩萨度众生首先要结缘分,结善缘。一切..

一、境界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是外境(六尘),心随境则生喜怒哀乐,随称、讥、乐、苦,利、衰、毁、誉而动。不能自在的..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痛啦,有点不舒服啦,就赶紧要去医院排成长龙。他在这儿排,好不容易排到一个号,能够吃药了怕死哦。身体有病他很重视..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随缘生起的现象界,他有种种的差别相,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别回归它的体性,它是平等一相,这个理法..

人人都认为,遭受苦楚是一种苦难、冲击和扔掉,不知道,遭受苦楚,其实是一种获得、领会与生命的再造。一个人,生活得太顺畅,免不了孤芳自赏,随心所欲;一个人生活得太满..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