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悟道事略的启示中国的南禅,有许多禅德颇遭后人的讥议,尤其是那些禅教作风凌厉剀切者,则更为人所谤讪,唐代的德山宣鉴就是其中之最遭非谤者。清代雍正不只是敕将德山..

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好,请看第四个问题。有人问——这就讨论宋明理学家的一个观点——就是遍观我们中国的古籍记载,就像上面所引用的,那个三世因果可以相信它是有了..

主人昏睡贼奴劫掠第二个公案就叫“除暴佑良”。社会上都有那些“暴”——暴力的力量,我们有时候讲黑社会的力量。这黑社会太猖獗了,良民——平头百姓就会受他带来的疾苦。..

济人之急“济人之急”,就是周济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讲“救人之难”,这个“急”与“难”是不一样的,灾难主要是突发的事件,这个“急”呢,是每一个人在他一生的过程当中..

阿弥陀佛又名十二光如来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心体呀,他是“净极光通达”呀,寂照含虚空,他心清净到极点,就是寂净了。你知道无量光的时候..

为什么拜佛乐崇辉大凡信仰,是有一个崇拜的对象,和他的思想与主张。宗教的信仰,当也如是。对他所崇拜的教主自然会礼拜、赞叹、仰慕,由此产生出一股宗教气氛,使灵性发韧..

当官酷虐罪业无边请看文句:“未尝虐民酷吏”,看这句,这是第二句了,紧接着“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个文句下来。这里涉及到我们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了。文昌帝君十七世..

天能够存像文昌帝君这样的善心,天就必定会恩赐你福,这就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天必锡汝以福。那么“如我存心”就是善因,“锡汝之福”就是善果。我们一切因果的建立是从举..

迷信·正信与实信越尘“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佛的人都知道。不光佛法,世上哪件不相信的事人肯去做?不过信有对错,信得对无量功德由此生;信得不对无数障碍随之起。现代人..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好,下面是“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依。这些孤独无依之..

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乐崇辉修持所讲的是出世之法,修养所说的是入世之道。修行人若没有修养,进一步修持佛法,怎能有所成就?此以修出世之果,推论其入世之因,因施不正,果..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

立德、立功、立言有人就问:忠臣孝子这些历史上有大忠大孝的人,他们的德业自然可以不朽了,千古不磨失。那么文昌帝君十七次的变化——化身,也是不需要去怀疑的;但是现在..

时刻把握好自己——读《坛经》示感佛门中因八万四千法门之别,导致了行持方式之千差万别。但从目前之佛教信徒来看,大多为入寺烧香以祈加持者,甚至有个别人于世间作尽三恶..

禅课赘语从痛处下针砭修行贵在从痛处下针砭。依通常人情,即于人所难行处能行之,于人所难舍处能舍之,这才找到了修行的用功之处。十二缘中,若断根本无明,也只须向贪爱一..

以人化兽,以兽为人?好,请看第五个问题。有人问:这个神明不灭,就是这个神识不会随着身体的朽灭而朽灭,它是相似相续,他还会循着他的业力来受下一期的生命,这就是叫分..

救人之难下面一条就是“救人之难”,这就是从他的善的一面来说。这个“难”:人在一种社会生活当中,总有很多的灾难、苦难。苦难的表现形态很多,这里概略的标出七种。第一..

人生佛教导致弥勒净土的必将盛行乐崇辉居士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

文昌帝君怎样做领导“清河善政”,这是文昌帝君自述,他有一生在清河县做县令的善政。清河县属于现在讲的这个昌平县——在北京的昌平县。这个文昌帝君自述,他离开恶道,就..

希迁《参同契》浅疏一、前言石头希迁的《参同契》,词旨幽赜,读者颇为费解。而依《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则当年希迁大师的《参同契》“颇有注解,大行于世“。今其注本已不..

儒、佛谈“心”儒家的圣贤的学问不过是“要人求放心”,孟子有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个“放心”不是一般——噢,你办事我放心的“放心”,放心,是把..

对永嘉山居禅观的思考——读《永嘉集·劝友人书》不假文字,直指人心,而契释氏心印。中国的南禅自六祖慧能弘扬开去以后,其门庭光大,独擅中唐以后的丛林道场、讫赵宋犹兴..

当官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得到功名的、想做官的人就会多方巴结。就好像现在,如果这个教育部下来考什么的考试官,这个考生的家长都得跟他搞..

心的表达乐崇辉心除了“造作”作用外,尚有心的“感应”,这二种都是属于无形无象的,且是不可捉摸的,但在整个心路历程中,是不会消失的。“感应’当中,又分为“灵感”及..

磨镜台前的遐思去年,我有幸去南岳一游,瞻礼岳中胜迹自是人生一大快事。磨镜台作为昔日怀让和尚传灯的慧地,自然是更加令人神往了。乘车抵南台寺住了一宿以后,昱日即登山..

心的解脱乐崇辉佛教最高的追求与实证,就是要觉悟宇宙与人生究竟的实相(真理),最终的目的是要“心解脱与慧自在”。心的解脱对于慧的自在有莫大的关系,这心又如何解脱呢?..

见道与护持佛门修行,无论修持哪个宗门,恐怕都离不了开悟见道,否则,盲修瞎炼,将终无了期。所谓“开悟”,其实是“开示悟入”一语之省,它指的是开悟知见,示佛知见,悟..

第九章终极关怀太多的迷障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迈向死亡。关怀临终者可以让我们悲切地觉察到:不仅他们会死,我们自己也会死。当我们知道自己和众生一起正迈向死亡时,就会产..

第四章认识佛教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着实不易。生活压力无处不在,灾难打击不期而至,我心的堕落令自己厌烦,然而似乎又不得不随波逐流。「难道就这样一直到老?能否摆脱苦恼..

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