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第一个,我们先修空观,先用否定的思考模式来面对你的想法。它不是这样,它也不是那样,后面会讲,离一切相,用空观来破除我们心中的妄相。我..
禅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忏罪集资。忏罪也可以说是净障,净除障碍。在佛陀时代,很多修行人见到佛陀,当时就证入圣果;或者通过其他人听到佛陀所说的法,当时就证入圣果。比如..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佛陀说,我们众生本具的妙觉这个妙觉,蕅益大师解释是寂而常照,强调的是如如智,众生本具的如如智。..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我成佛的时候,我国土中往生的天人都能照知一切众生心中所念,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的天人都能得到神足通,于一念顷,最低限度都能够超过百千亿..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
因缘所生的悉数法,当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通常,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各种无..
编者按:在佛教造像中,佛陀身高老是异于常人,比菩萨、罗汉高出一大截,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世尊,详细身高如何?可有有关记载?《金刚经》中则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编者按:佛教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能够成佛。《华严经》云:悉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愿望顽固不能证得。但是人世众生为何烦恼如此很多?为何不断轮回六道?如何..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蕅益大师说,我们修行最怕两件事,还不怕你修行的行力不够,..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大致上我们有二种的差别:一种是以出离心为根本的小乘止观,第二种是以菩提心为根本的大乘止观。小乘的止观,因为它..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个就是它修学的方法,第二个就是它修学的目标。那么,首楞严王的修学方法是什么呢?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称性..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种差别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呢?我们前面讲到「遍计执」,有能遍计的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还有所遍计的这一切因缘果报的..
我国文明,分外信佛的人应当知道,佛教的根底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假定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柢是迷信。三世是指宿世、今世、来世。宿世的宿世..
编者按:不少人每天都在念佛,不可谓不精进,却看不到多少作用。烦恼一来,佛号就再也提不起。为何这颗心依然被烦恼所转?为何这声佛号不能对治妄想?为何往生极乐的希望仍..
编者按:尽管佛教宣讲无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取舍因果、行善断恶是有必要恪守的宇宙规则。杀盗淫妄成果一定堕阴间、变饿鬼或变畜生,为此常人仍应敬畏因果、信任轮回,尽..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疏》谓以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故首明之。良由菩萨以方便为父,念佛即真涉事,是..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喻如病体瘳时,便名健体。乱民定后,即是良民。去念而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