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理所该,深邃广远。不应视同浅近,自取愆尤。《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先看这一段。这是旁通..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有人觉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汉的心态,不是大乘菩萨所为,一位大乘菩萨应该生生世世在娑..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因为你已经动了,这个刹车刹不住了。所以你看小乘人就是,你要动,我就把你断掉。其实..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倘一心研究经义,将念佛付之脑后,则大通家或可仿佛做到。即生超..

居士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请教一个重要问题:专修念佛的弟子,如果随力随缘于专修外读诵其他大乘经典,是否就违背了专修宗旨?请师父方便时慈悲开示。感恩!宗柱法师答..

佛陀在祖国逗留了约三个月左右,然后带领弟子们回到祗园精舍说法。经过数年,又回到竹林精舍去安居。在北方有舍卫城的祗园精舍,在南方有王舍城灵鹫山的竹林精舍,这都是佛..

小乘释教原始释教及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时形成的约20个释教部派及其学说的泛称。小乘释教又称作上座部释教或南传释教,是释教最基本的两大派系之一。小乘释教与大乘释教..

说起须达长者因布施精舍给佛陀,而能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到天上的宫殿,关于舍利弗的眼睛,在他往昔因地中大概是六十小劫以前,行菩萨道时,有这么一段故事。舍利弗发心修菩..

这部论,是学习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最好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论,只有708个字,但将人心、世界、烦恼等,解读的简单而深刻。 有了这部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更..

这部论,是学习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最好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论,只有708个字,但将人心、世界、烦恼等,解读的简单而深刻。 有了这部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更..

这部论,是学习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最好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论,只有708个字,但将人心、世界、烦恼等,解读的简单而深刻。 有了这部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更..

这部论,是学习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最好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论,只有708个字,但将人心、世界、烦恼等,解读的简单而深刻。 有了这部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更..

这部论,是学习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最好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论,只有708个字,但将人心、世界、烦恼等,解读的简单而深刻。 有了这部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更..

我国是大乘释教的再生区域,所以我国的释教徒,不喜欢小乘一词,一谈便是大乘法门的菩萨道与菩萨行,假如被人戴上了小乘人的帽子,几乎便是奇耻大辱!现实上,大乘精力,当..

小乘佛教有什么特点公元前2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建立,为争夺佛教正统,大乘佛教将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意谓“小道”或“小业”。在大乘看来,小乘佛教..

却说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长途跋涉十万八千里,从西方灵山佛地,求取大乘真经流传中土。因此通常认为国内佛教教派多为大乘佛教,可是究竟什么叫做“大乘”?“大乘”佛..

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

大乘释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抵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果佛果,故名。在释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

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是理,宗..

1.书写。抄写、印制、流通和布施大乘经典,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来改变他们的相续。2.供养。比如说对佛塔、寺院等不断地去供养;不断地去塑佛像、印经书,以及修佛塔,供..

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无相者,..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云何为二?一者、同相,二者、异相。言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真如义故..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

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

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往生论》。《往生论》在讲极乐世界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首先是概述极乐世界的十七种依报庄严,依报庄严在十六门里面谈大义门功德:大乘善根..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下)——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少室六门》本“二入四行”的最后还附了两首偈子,作为对理行二入的总结,《景德传灯录》将其穿插..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上)——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一、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的内涵及其在佛法中的地位和实践上的意义笔者曾在《法音》2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