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

大乘释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抵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果佛果,故名。在释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

净视频:净土宗是不辩论的法门

2017佛教歌曲无量法门佛教音乐

净土法门:般若智慧是修来的吗?

净土法门:来接引的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消业第一金刚萨埵法门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愿:「愿我未来现证佛果时,若有众生虽已造五无间罪、毁坏誓言,但只要闻我名号、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则一切罪障皆..

问: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大安法师答:首先要界定清楚人间佛教的内涵,才能讨论其与净土法门的关系。释尊在人间示现八相成道,五时说法,大小乘经典汗牛充栋..

净土法门:计较的人一定堕三途,你要问为什么?听师父说...

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是理,宗..

净土法门:这样念佛是造作

净土法门:想往生,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件事。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中流出,亦无不还归此三昧门。净宗念佛法..

1.书写。抄写、印制、流通和布施大乘经典,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来改变他们的相续。2.供养。比如说对佛塔、寺院等不断地去供养;不断地去塑佛像、印经书,以及修佛塔,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

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无相者,..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云何为二?一者、同相,二者、异相。言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真如义故..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

《炉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药师七佛南无..

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

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往生论》。《往生论》在讲极乐世界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首先是概述极乐世界的十七种依报庄严,依报庄严在十六门里面谈大义门功德:大乘善根..

二00六年五月一日至七日灵阳寺念佛七法会开示本愿法是他力法门印光老法师那个时候他也讲本愿法门,但是他没有公开讲,因为有人反对。他就感觉因缘未到,所以他没有办法公开..

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论文作者:吕有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禅宗史)倓虚大师(1..

广东化州南山寺2009-4-14至4-21念佛七法会(4-21上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念佛七法会圆..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下)——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少室六门》本“二入四行”的最后还附了两首偈子,作为对理行二入的总结,《景德传灯录》将其穿插..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5-9下午觉明法师开示)念佛法门(一)我们今天在玉泉禅寺举行念佛法会,是诸上善人聚会于此,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5-10上午仁焕法师开示)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今天我们讲如何念佛得到好处。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接触到念佛法门,同时也有..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禅法(上)——禅宗源头“达摩西来意”发微杨笑天一、菩提达摩“二入四行”“大乘壁观”的内涵及其在佛法中的地位和实践上的意义笔者曾在《法音》2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