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常念佛不绝,站在笼子上往生疏【畜生者。】这段是讲畜生念佛往生。这个事情也非常奇怪,也不少,古人编写一本书《物犹如此》,专门记载中国历代畜生往生的。疏【宋黄岩正..
佛陀开示的故事有一次佛陀对一个外道开示因果的道理,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有一子,今年十二、三岁。当长者夫妇往生时,其子年纪尚幼,不善理家,所以没有几年便散尽家产,..
俱天大师的故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执政国君是狮子颊国王,其毗邻友邦是无壁城,由善觉国王(即释迦拉萨国王)统管。两国善邻友好,两个国王也是亲密无间..
念佛真发心念佛,所得到的是理一心不乱。如果不能发菩提心,但有菩萨之大愿,用识去念佛,求带业往生,谓之事念,专心即可。念佛求功夫打成一片,心中无杂事,今生即可以生..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观所必须具足的条件。那么第一个条件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当中,智者大师把它分成两大..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事相。我们如果把人生解析开来,可以分作..
佛陀的开示《杂宝藏经》云: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
世尊给众比丘开示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法为佛教的基本精神,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众都须严持戒律。舍卫国中,有位名叫师质的婆罗门,虽然拥有万贯家财,却..
佛陀对比丘的开示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拥有无量金银珠宝,万贯家财,虽然富有,却慳吝犹不知足,不仅不供养侍奉父母,连妻子、奴..
【原文】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
法卷传法徒具虚文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来传法。现在搞张小纸,写两个小文字在上面,就那一张纸啊,写那几个字的话,就是..
念佛的好习惯从前有一个笃信佛教的妇人,她非常虔诚,常常称念佛陀圣号。但她的丈夫却始终不认同妻子的信仰,妻子便时常对丈夫说:「人命无常,应当勤修福德才是!」无奈丈..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念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是..
盗,“不告而取,谓之盗。”古来廉洁的人,“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诸人。”一芥便是一根芥草;一根芥草也不随意送给人的,也不随意去拿人的一根芥草。他为什么这样?便是..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师多务,又人命无常恐难得了,乃请就于玉华宫翻译。帝许焉。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师从京发向玉华宫,并翻经大..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从三事起:一从食起,二从时节起,三从心起。经中勤修善法,无令失时,是对治从食所起睡..
那天,有个嘉兴精严讲寺的居士开车送我去火车站,我和他聊了一会。他说他是个商人,曾经很顺利,为了扩大经营,赚更多的钱,就把全家包括姐姐的房产都抵押,却落个血本无归..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不是不能见,是疏忽了,认为寿命还很长,疏忽了,疏忽就见不到自己的善恶。【吉凶祸福。竞各作之。】‘竞’是竞争,竞争再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
效果不彰是你的功夫不得力,还是要用这句佛号制止,用久了功夫就得力。千万不要认为:“我用了几天不得力,恐怕靠不住,再去找别的方法。”要知道,消除业障最殊胜的无过于..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