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应知晓,念经不是超度亡魂,佛法在人间,而是度人向善度己向善,你读经,你心里面不会起恶念,自然就“诸恶莫作”;你念佛菩萨的教训,这是最善,再没有比这个更善了。..
佛告诉我们,佛所说的这些话,佛灭度之后由弟子们把它记下来成为经典。怎么个记法?弟子当中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好,他听一遍几乎一生都不会忘记,有这个能力。这个世间不能说..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中国的历史、医学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为外来教,扎根于中国文化习俗并迅速壮大。本文旨在探讨道和佛两家的区别,并无任何褒贬之义,若有不妥..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佛教中有一部重要的佛学经典《佛说疗痔病经》,很多不了解的人,初次听到这个经典,会错误的理解为这个经书是不是治疗痔疮的?实际上这个是误解!因为在古时候没有所谓“癌症”..
澫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来提醒所有净土宗的行者,他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学佛有两种概念,一个是方便,一个是归元。我们到底应该先注意哪一个..
我认为,大乘佛法教育的所有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感恩报恩—感恩天下之众生,报恩至生生世世。受过大乘教育的人跟一般世间人相比,在智慧和大悲两个方面远远超胜。在智..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修行不仅是修心,心在改变时,身也会跟着改变。不会说,心改变了,身..
单纯地阅读经典而不去实修,很难成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墙上挂了一幅画,里面有一堆熊熊燃烧着的火焰,栩栩如生,但却没有真实的温度,无法点亮你心中的火把。经典就像这堆..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
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之后,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
《华严经》:经中之王,王中之王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
首先我们必须赞叹抄经的功德,抄经是修行的基本,一定要会抄经、念经、背经、印经典,抄经是修禅定、消业最好的方式。在中国里面有一个典故,有一个女人,生前很喜欢吃螃蟹..
【原文】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
弟子緣聚緣散问:师父,《大乘无量寿经》心得开明第三十四,这里记载: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还有,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
《愿云禅师戒杀诗》有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释义:千百年来,凡是被杀害动物均含着巨大的冤仇怨恨,待人间杀业成熟,..
经典名句——佛说缘分一、前缘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佛说:忏悔无用。你有未了..
儒家的著作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三礼”,它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典范,而三礼主要表达的是礼节教育、礼仪教育以及礼貌教育,而三礼之道也沿袭至今,教育世人尊师重道..
圣空法师答疑:为什么一定要看经典?我们要记住,凡是在经典中,阿难还有诸大菩萨所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心中的疑惑。什么疑惑?在修行路上的疑惑、了脱生死的疑惑。如果..
抄写前有条件者先沐浴,换干净的衣服,洗干净手。抄经前审视自己抄经的目的、动机,想象抄经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会给你及一切六道众生带来很大的福报。抄经过程中一边抄一边念..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井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的态度。东汉末年,自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二大师开创译..
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
(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
《教王经》中说:“所作所为数众多,一切虽然不能行,希求信仰与羡慕,真实圆满之菩提。”有很多菩萨的学处,若要行持,可能有难度。若时时希求菩提,信仰菩提,羡慕菩提,..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会扰乱他人的心,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则失毁了菩萨的高尚行为。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中,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