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经疏原文完整版


大日经 住心品
   

译文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天大日如来住在佛所加持的高大无比的金刚法界宫殿,所有的执金刚、无数的菩萨以及众多的天神仙人,都到这里来集会。

这时大日如来以他那超越时空的神通之力,化现出一幢最为珍稀的大楼阁,其高没有上,其大没有边,种种珍宝,装点其间,光采耀眼,金碧辉煌,香烟缭绕之中,宝铎和鸣,幡盖高扬,妙乐悠悠。大日如来安然端坐在以其菩萨之身化现的师子座上。(所有的集会者环绕而坐,重重叠叠,层层排排,其数之多如恒河之沙, 其量之广如佛剎微尘,而近佛侍坐者,则是以金刚手秘密主为首的上首执金刚,和以普贤菩萨为首的上首大菩萨。)

其中上首执金刚有: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愍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胜迅执金刚、无垢执金刚、刃迅执金刚、如来甲执金刚、如来句生执金刚、住无戏论执金刚、如来十力生执金刚、无垢眼执金刚、金刚手秘密主。上首菩萨有: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等诸大菩萨。所有的与会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翘首而望,想在这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佛日圣时, 亲耳聆听大日世尊宣讲的住身语意平等处法门

就在这时以金刚手为首的诸大执金刚,以普贤为首的诸大菩萨以及所有大会之众,都因受到如来神力之加持,眼前忽然映现出佛以神通化现的种种境界,看见神奇莫测的世界,目睹从未曾有过的胜事,听见妙语深论,闻诸悦声绝音,犹如置身其中,彷如自他不别,茫茫然,不知此境此情来从何处,去向何方,起灭边际不得而知。

又所至之处,所历之时,都见闻大日世尊为一切有情大众宣讲真言教法。而眨眼之间,又见闻金刚手、普贤、莲花手等菩萨像貌者,出现在十方世界之中,宣说真言道最清净高妙之教法,这就是如何从发菩提心开始,一步步地修行,渐次达到十地,而就能在此生中,如何消除造成身口意种种虚妄不清净业,及导致轮回六趣、备受诸苦的根源——业寿种子,由此进而得到如来平等种子,并在大悲藏中生出佛性之芽,及至增长成果这样一个道理和门径。

原典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①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②共沙门一行译

入真言门住心品③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④者皆悉集会。

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

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憨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胜迅执金刚、无垢执金刚、刃迅执金刚、如来甲执金刚、如来句生执金刚、住无戏论执金刚、如来十力生执金刚、无垢眼执金刚、金刚手秘密主⑤,如是上首十佛剎微尘数等持金刚众俱。及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等诸大菩萨,前后围绕而演说法,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⑥。

时彼菩萨普贤为上首,诸执金刚秘密主为上首,毘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如是奋迅示现语意平等无尽庄严藏,非从且卢遮那佛身或语或意生,一切处起灭边际不可得。

而毘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所谓初发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满足,缘业生增长,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芽种生起。

注释

①「经」字之后,诸本均有标明卷数的「卷第一」三字,底本还有标明帙号的「染」字,今均略去。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亦略称《大毘卢遮那成道经》、《毘卢遮那成佛经》,略称《大日经》。梵文题: Maha-vairocanabhisambodhi — vi-kurvati- adhisthana-vaipulya-sutra-indaraja-namadharmaparyaya.或Maha-vair-ocana- visambodhi-vikrinita-dlista—sutram-indra-raja.藏文译本题:

Rnam-par snan-mdsad chen-po mnon-par rdsogs-par byan-chub-pa rnam-par SpruI-bp byingyisrlob-pa sin-tu rgyas-pa mdo-Sdehi dhan-po rgyal-po shes-bya-bahi chos-kyi rnarn-grans.大毘卢遮那,或译作「摩诃毘卢遮那」,略作「毘卢遮那」,显教各派又有别的译法,均为梵文maha-vairocana的音译。「摩诃」,有「大」之义;「毘卢遮那」,有「日」、「光明遍照」之义。故意译作「大日」、「大遍照」,为秘密佛教奉为最高之佛的名号,通常称作「毘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一行《大日经疏》解释说:「梵音毘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卷一)「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求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卷十六)然「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诃毘卢遮那也。」(卷一)而《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又有不同的解释,说:「梵云毘卢遮那,此翻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毘者,最高显也;卢遮那者,广眼也。先有翻为遍照王如来也,又有翻为大日如来,此并略而名义阙也。」密教以大日如来为法身佛,亦为建立本宗教法之教主,而显教各派依据不同的译名,又有不同的解释。

②「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与丽本同。《大正新修大藏经》校宋、元、明、宫,《中华大藏经》校石、资、碛、普、南作「大唐中天竺三藏轮波迦罗」,《大正藏》校明,中华藏》校径、清作「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

③「品」字之后,诸本均有标明品数之「第一」二字,今略去。据《疏》说,该品梵本原有二题,初题〈修真言行品〉,次题〈入真言门住心品〉,故现题兼有「入住」、「修行」二义。真言,为梵文mantra的意译,音译作「漫怛攞」。词根man,有「思惟」之义,后缀tra,有「用具」之义,合起来就有「用来思惟之工具即言语词汇」之义。在密教中真言具有真实而非虚妄的言语之义。《疏》说:「真言,梵曰漫怛攞,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卷一)不空《总释陀罗尼义赞》说:「真者,真如相应;言者,真诠义。」

从广义上说,真言具有四种含义:法真言,清净法界以为真言;义真言,胜义相应,一一字中有实相义;三摩地真言,由瑜伽者用此真言于心镜月轮上布列真言文字,专注心不散动,速疾证三摩地;文持真言,从唵字至娑、嚩、贺, 于其中间所有文字,一一皆名真言。而从分类上说,有如来说、菩萨金刚说、二乘说、诸天说、地居者说五种,前三种通称圣者真言,后二种通称诸神真言。密教认为真言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以此加持,小则可祛病除害,护身积福,大则可消除罪业,超生净土,相应成佛。

念诵、观修真言是密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所以密教往往自称真言宗、真言行者,称其教法为真言门、真言教。真言, 也称密语、密言、密号。由于真言的念诵形式及其用法、功能、意义等,与陀罗尼(梵文dharani 的音译,意译总持)、明(梵文vidya 的意译,有知识之义)、民间禁咒相似,故往往互译混用。

④持金刚:为梵文vajra-dhara 的意译,音译伐折罗陀罗。vajra,音译伐折罗、跋折罗、嚩日罗,意译金刚杵、金刚智杵、坚慧杵,原为古代印度的一种武器,在密教中作为一种法具,表示如来智慧力的标帜。dhara,有执持之义,故持金刚, 亦译作执金刚,有执持如来智印之金刚杵者之义。持金刚是密教中主要的一类神,与表现如来「慈」一面的菩萨相对应,表现如来「悲」的一面,摄伏摧破一切烦恼之敌(《疏》卷一、五等)。

⑤金刚手秘密主:或称金刚手、执金刚、持金刚、秘密主、持金刚具慧者,有时称金刚萨埵,特指诸执金刚中为首者。以手持金刚杵,名金刚手,以执持如来身语意三密,而为心密之主,名秘密主。密教认为大日如来的密法,均由金刚手亲承传诸于世的(《疏》卷一、不可思议《大日经供养法疏》卷上、《理趣释》等)。

⑥身语意平筹句法门:指本经所要说的教法。身语意平等,是说如来种种三业,都达到了第一实际、极妙之境,身等于语,语等于心,三业平等无别。句,有「止住」、「住处」之义;平等句,就是达到了三业平等、三密相应之处的意思。

密教认为如果修行者以身平等之密印、语平等之真言、意平等之妙观,作为进趣修行的方法和途径,便可逮见加持受用身,成就平等智身,相应成佛。故《疏》指出:「是故住此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而名为平等句。一切来生皆入其中,而实无能入者,无所入处,故名平等。平等法门,则此经之大意也。」( 卷一)下文所说的「真言道清净句法门」,与此身语意平等句法门的含义相同,说「清净」,也就是从身语意三业平等无异的意义上去说的。

译文

就在这时,金刚手秘密主见大日世尊有如此大的神通,具有如此高的智慧,而能在同时为各种有情众生宣说妙法,便在大会中坐着向佛问道:

世尊,我们应当如何像您那样遍知一切而受供养?怎样才能得到像您那样智慧中的智慧——一切智智呢?为什么得到了一切智智,就能为无量无数的有情众生广演教法?何以能根据不同的趣向种类,区别不同的性情爱好,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而来宣说一切智智?或者示现声闻乘道,或者示现缘觉乘道,或示现大乘道、五通智道,或者愿生天、人中,以及龙、夜叉、干阖婆,乃至愿生摩睺罗伽者的说法。

如果有的众生信奉佛法,喜欢由佛来度脱,就现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缘觉身,或现菩萨身。如有的众生信奉梵天,就现梵天身;有的信那罗延天,就现那罗延天身;或者现毘沙门天身,乃至罗睺罗伽、人、非人等身。都按他们各自喜闻乐见的语言,去说他们能够欢喜信受的道理,都按他们各自所遵循的行为模式,去示范他们视为崇高神圣的教义。然而,这一切无论如何的不同,最终讲的只是一个原理,也就是一切智智的道理,最终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也就是身心得到完全解脱的目标。

世尊,我对一切智智的原理是这样理解的:像那高渺空旷的虚空,清净纯粹没有任何东西可掺杂其中,广大无边没有谁还能分出彼此界限,超凡脱俗却含容万象,没有什么概念和词汇来想象形容。我想,您所具有的智慧,也是这样超越了人们的一切虚妄认识和思惟模式。又像那深厚坚实的大地,繁衍生息的人类,栖息生长的鸟兽草木,无不依靠着它而生存,无论怒吼的狂风、震颤的惊雷,都不能使它动摇倾覆。我想,您所具有的智慧,也是这样万事万物赖以依止,任何烦恼都不能影响动摇。又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不管积薪如山,不管坚木如铁,都将胜进无厌,焚烧殆尽。我想,您所高举的智慧之火,也是这样,将一切愚痴烦恼之薪焚尽无余,为迷惑颠倒者驱逐黑暗、照明道路。又像那滚滚席卷的飓风,烟尘云雾,一扫而光,所至之处,势不可挡。我想,您所驾驭的智慧之风,也是这样,扫净一切烦恼尘埃,摧毁无明大树。又像那清澈见底的流水,滋润草木而生花果,利乐众生而止饥渴。我想,您所包含的智能之水,也是这样流趣世间,润泽群生心田而增长菩提花果,清凉热恼劳倦而神旷意悦。然而,世尊啊!如此智慧,以什么为其原因?以什么为其根本?

以什么为其究竟?希望世尊为我们大会听众开导。

金刚手秘密主这样一番问话之后,大日如来微微一笑,便开口说道 好啊!好啊!金刚手,你能问这样的问题,非常好,现在请你仔细地听着,并认真思考、善于领会,我开始讲了。

金刚手说:如果是这样,世尊,我们很乐意洗耳恭听。

佛说:一切智智,以菩提心为其原因,以大悲为其根本,以方便为其究竟。秘密主,这就像播下的一粒种子,凭借土壤养分、沐浴阳光雨露,蒙受农人培育,而生根发芽、长茎展叶、开花结果一样。菩提心是那粒含藏基因的种子,有了它一切才有可能发生,因而它是成佛的内在根据,有了它志求菩提的信心,一切才有了开端,因而它是找到智慧的大门。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大悲是那些能使种子发芽生根、茁壮生长的土水耕耘,有了它一切才能正常进行,因而它是成佛的必要条件, 它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以慈爱之心,施善与乐,以悲愍之情,拔苦济难,只有为了无量众生,修行才有意义。方便是那施肥浇水的适宜,是那培育管理的合理, 有了它一切才变得有效而圆满,因而它是成佛的根本方法,它是到达彼岸的舟航。只有掌握三密方便,才具神通之力,发意顷即达佛地。那么,秘密主,一切智智成就的究竟菩提是什么呢?就是如实知自心,如果能如实地观察、完全地认识、清楚地证知自心本性,就叫成菩提。其实如来智慧宝藏,不由他悟,不从他得,只有在众生自心中找到,即心是道,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哪怕是最微小的东西也无从可得,这也就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或无上正遍知的意思。但为什么这样说呢?

菩提就像虚空存在的相状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永恒常住,清净无为,超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存在方式,超越任何概念思惟上的分别和认识。菩提既没有去感知和觉悟的主体,也没有什么可以感知和觉悟的客体,为什么呢?因为菩提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把握的具体东西。秘密主,没有任何可以具体把握的状态,就是虚空的相状,所以说虚空相如同菩提。

说到这里,大会听众无不皱起眉头,金刚手也心生疑问,便接着佛的话头问道:世尊,上面您说菩提心就是发心志求一切智智,现在又说发菩提自心就是一切智智,那么此中谁是能求?谁是所求?谁为可觉?谁为觉者?又如果离开自心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那么有谁能发起此心,一步步修行进趣直到佛果呢?如果事情不必有什么其他因素而能成办,那么众生也就不必借助任何方便了?这样,众生岂不是自然成佛了吗?

如来见金刚手这样一层层提问,会意地点了点头,便回答说:秘密主,是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是自心自觉、自心自证。虽然众生自心之本性即是菩提,众生与佛本无分别,法身本性常自清净,但众生不能如实自知,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愚痴无明,而此无明便颠倒过来认识事物,这就产生了爱、恨、贪、欲等烦恼,由情感思想上的烦恼,进而引起种种行为活动,最终导致趣入轮回之道,获种种身,受种种苦,如同蚕出丝无所因,自从己出自缠里,而受诸煎熬之苦。由此可知,除了众生自心之外,确实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所以说心自证心、心自觉心,就是本性清净的缘故。秘密主,你想想看,如果心不是处在这种清净的状态,那么它应该在某一个地方了,请你观察具有认识功用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六处,是否藏在其中?当然找不到。又观察感官认识所对的客观对象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六处,也不可得。再观察内六处对外六处生起见、闻、嗅、味、触、思虑的六种感官认识,也找不到心在何处。秘密主,如来的正等正觉,并不是那些外道,对其所谓真我所说的那样,如说真我的颜色是青的或黄的,红的或白的,红紫色的或水精色的。有的说真我的形状是长的或短的,圆的或方的。有的说真我是一种光明体或一种黑暗体。有的说真我之体是男子身,或女子身,或不男不女身。这些外道邪见都不如实自知心实相,而把那些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的假相当成实在的东西。

秘密主,心的本性也不是与有情众生之欲界相同,也不与物质的色界相同,也不与非物质的无色界相同,更不与天、龙、夜叉、干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类同性。(这些东西也不过是从众缘而生,没有自己固定的规定性,当然谈不上与心性有什么相同之处了。把此类奉为神明,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虚妄的执着。)

秘密主,心性也不像那些偏见戏论所认为的那样,它并不是住在眼、耳、鼻、舌、身、意界,因为这些东西从众缘而生,性相自空,无有住处,何况还能有什么心实相住在其中。

心实相,也不是什么可见可显现的东西,因为可见可显,说明有一定的相状,而有相状者,都是从众缘所生之物,是虚假不实的,这怎么能说是无上菩提呢?所以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实际上,具有虚空之相的心性,超越一切此是彼非的分别思惟,和非此非彼的无分别思惟。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性质相同于虚空,就是相同于心,相同于心即是相同于菩提,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相本同一相,而有三个名称。秘密主,自心本性虽然不是因缘和合之物,是超越的不生,但是要认识、证悟它,却是需要有一定因缘条件的,需要发心生起,这就是前面说的大悲万行的条件和基础,巧妙有效的方便和快捷方式,这样才可得到最高智慧。

所以,秘密主,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教法随机而说,种种不同,但究竟同归,本无异辙,讲的无非是因根究竟三句,教菩萨大众懂得清净之菩提心,如实认识觉悟自心。秘密主,如果男女众生想要知识菩提,就应当知识自心。那么,秘密主,怎样知识自心呢?

如前所说,要观察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如呈现为颜色和形体的事物,感官所对的客观外境,发生认识功能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认识及作用,以及我、我所、能执、所执等主体和客体等等种类,其中分析推求都得不到心之所在,因为这一切都是从因缘中聚合而成的,都没有固有的本质特征。当这样观察的时候,就能认识到自心原来是在不生之处,而这本来不生之处,即是清净之自心。

秘密主,这种直接观察净菩提心的真言道修行方法,于初发心时直观自心实相,所以叫初发明道顿悟法门。秘密主,菩萨要是按照这条道路去修行动学,可使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 皆悉清净除灭,少用功力,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如果得到此种三昧,就可以净除贪、瞋、痴等烦恼障碍,过去及现世所造之重罪业障,因先业而受报生之生障,因先世有障法而不逢正法之法障,闻法而不能理解认识之所知障。这时,在自己心中常见十方一切诸佛,妙相湛然,如观明镜,自知自心,与诸佛菩萨共同等住。即能以方便之力发起五神通,而以神通力不动本心游诸佛剎,现种种身语意,广修诸行。还能通晓十方三世种种语言方音,获得总持不忘的陀罗尼。由此便知道众生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能力,以及性情好恶,进而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相应的说教,将佛法广演分布,因此之故,于一切时、一切处受到十方诸佛的护持。而如此内具功德, 外为诸佛护持,虽处生死而无染着,犹如莲花出水,不为污泥之所染污。常住无间地狱而拔众生苦,胜进不息,不辞劳倦。以其清净之心,如金刚坚固不坏,恒处世间而无犯失。能以实智认识到中道正观,制止八颠倒,远离二边。

又,秘密主,住此除一切盖障三昧菩萨,具最上信解力之故,勤修不久,便能通达一切佛法。秘密主,一言以蔽之,此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佛法所有功德,都能成就无余。

原典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彼众会中坐白佛言:

世尊,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随种种趣、种种性欲、种种方便道,宣说一切智智。或声闻乘道、或缘觉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愿生天、或生人中,及龙、夜叉、干闼婆,乃至说生摩睺罗伽法。

若有众生应佛度者,即现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缘觉身,或菩萨身,或梵天身,或那罗延、尾沙门身,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种种威仪。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谓如来解脱味。

世尊,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世尊,譬如大地,一切众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修罗依。世尊,譬如火界,烧一切薪无厌足,如是一切智智,烧一切无智薪无厌足。世尊,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烦恼尘。世尊,譬如①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如是一切智智,为诸天世人利乐。世尊。如是智慧以何为因?云何为根?云何究竟?

如是说已。毘卢遮那佛告持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如是义,汝当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

金刚手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菩提心为因②,悲为根③,方便为究竟④。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⑤。秘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无有可得。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秘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

尔时,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⑥,心不可得。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⑦。

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趣同性。

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如是。

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蜜满足。

是故,秘密主,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秘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识知菩提,当如是识知自心。秘密主,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

秘密主,此菩萨净菩提心⑧门,名初法明道。菩萨住此修学,不久⑨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发五神通,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⑩,知众生心行,诸佛护持,虽处生死而无染着,为法界众生不辞劳倦,成就住无为戒⑾,离于邪见,通达正见。

复次,秘密主,住此除一切盖障菩萨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满足一切佛法。秘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无量功德皆得成就。

注释

①「譬如」,原作「喻如」,丽本同,今按《疏》文及上下文用词一致,改正。

②菩提心为因:讲修行的依据和起因。菩提心,在此具有双重含义,一指众生本来具有的、与佛共同无别的本性,也就是觉悟成佛的因性、内在根据、本原或可能性。二指追求菩提真理的自信心、信心力。

大智度论》所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就是指此而言。因一指内因,即作为内在根据的菩提心,二指外因,即作为外在条件的菩提信心。

③悲为根:讲修行的基本条件和过程。悲,据《疏》解释,兼有慈、悲二义,「慈如广植嘉苗,悲如芸除草秽」,一方面要发慈爱之心,施乐与善,广修福业,而在修行上积极进取、增长净心。另一方面要发悲愍之心,拔苦除难,勇猛无畏,而在修行上不断克服重重障碍、扫清一切烦恼尘。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总之,要具足种种因缘条件,要有坚固的基础,这叫「大悲万行」,而这也就是修行的全部过程和活动。所谓根,原意为执持,如树之根执持茎叶华果,使其立而不拔,在此指修行进趣的基础和净心逐渐增长成熟的各种条件。根,校本作「根本」,《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丽作「根本」。今按《疏》文及其文义,仍从底本。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略称因根究竟三句,或称因行果三句。三句,为密教修行全过程的理论概括。

④方便为究竟:讲修行的方法和目的、结果。方便,即技巧、方法、途径,在此特指三密方便,即身密之印契、语密之真言、意密之瑜伽观想。究竟, 即结果、终极,指成佛之果、菩提之境、正觉之智。方便为究竟,就是以三密方便相应成佛。而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当认识到成佛之因而增发信心,进修慈悲万行,一切圆际之时,染污即是清净,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世间即是出世间。在此方便,是与究竟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疏》卷一、《理趣经》、《摄真实经》等)。

⑤如实知自心:为密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在本经中则是一个核心命题。所有哲学上的论证都可以归结到这一句话上,《疏》中也着重阐发了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如实知自心,简言之,就是完全、真实地观察,认识和体证众生自心的本性,亦即真实地存在。所谓成菩提,实际上就是如实地认识和体证自心,以自心证知自心,以自心觉悟自心。自心即是佛心,自心即是道,别无其它。但在现实中何以有众生和佛的区别呢?何以来生轮回生死呢?其原因就是众生不能如实地证知自心。如果众生能如实证知,心自证心,心自觉心,则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疏》卷一)。

⑥心不在内……及两中间:内、外,指内六处、外六处;两中间,即六识(《疏》卷一)。

⑦非青非黄至非不男女:均指印度各种宗教的和哲学的宗派观点,即针对阐于「真我」的各种看法而言。如有的说真我的颜色是青的或黄的,有的说真我的形状是圆的或方的等等。

⑧「净菩提心」,原作「菩提心」,《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丽作「净菩提心」,今按校本及《疏》文补入「净」字。

⑨「久」,原作「欠」,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⑩陀罗尼:在此指其原义,即取总持不忘之义,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就是说能够获得对于各种语言方言,包括三界天人语言的总持通达。陀罗尼原为古代印度的一种记忆方法,用来记忆和背诵冗长的经文诗赞。后来才演变为陀罗尼神咒,与真言、明咒、咒术相混(参见《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总释陀罗尼义赞》)。⑾戒:此有「清冷」之义,如水性之清冷,虽薪火而终不变其本性。住无为戒,即止住于心之常恒不变之本性(《疏》卷一)。

译文

大毘卢遮那佛如此深入浅出地讲解之后,大会听众无不心悦诚服,茅塞顿开。但不知如何实践这一道理,如何渐次进修而能得到一切智智。正在这时,金刚手看透大家的心思,便又以偈颂提问道:

光明遍照大日尊,菩提种子怎发生?

如已发生菩提心,如何分辨其相状?

识心人中最胜心,必知微相而演说。

自然智慧大勤勇,几心续生得是心?

次第心相何差别,经历几时见净心?

其心微妙之功德,如何修行而获得?

众生心与行者心,有何差异共开演。

执金刚秘密主这样问罢之后,大日如来谆谆善诱,进一步告诉执金刚秘密主说:

佛性所生好金刚,利益众生如是问。

胜上大乘进趣处,不生而生诸心相,十方诸佛大秘密,外道异门不能识,集会今天为众生,皆悉开示仔细听:

越诸一百六十心,发生无量大功德,心性恒常如金刚,当知即生菩提心。

菩提心相如虚空,永恒常住不染污,大风吹尽无所动,常自寂灭本无相。

行者智慧悉成就,即是诸佛正觉现,从此就是初发心,内外供养行修行。

佛接着又说:秘密主,那些无始以来,轮回流转于生死中的愚童凡夫、种种有情众生,相信有名而无实的个体灵魂和鬼神,认为万物都有灵魂,世界上充满鬼神。秘密主,他们不能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本性,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产生了异己的分别人神的思想。

也有的把某种现象当作真实的东西,如有的认为时间是万物之因。他们说:时来众生熟,时至则催促,时能觉悟人,是故时为因。有的认为地是万物之因,一切众生和万物依地而得生存。有的认为水是万物之因,有的认为气是万物之因,有的认为火是世界之因,有的认为空是世界之因,说从空无生万有。修行瑜伽的人,把瑜伽境界中由心静而产生的现象执为实有。修净行者,有的认为有创造万物之主,依此修行为之净,有的认为没有创造万物之主,万物都是无作无为,故以无净为修行之道。自在天外道中,有的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自在天所为,有的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创世主的心中流出来的,有的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时间创造出来的。那罗延天外道主张那罗延天湛然不动,而有辅佐者受命造物。其中还有的说尊贵天遍及一切,无处不在。有一类外道主张一切事物都自然而有,没有谁去造作,如莲花色泽鲜艳,无人去染,棘刺利尖,无人去削。有的外道还说人身中除了心之外,另有自我,支配人身活动。也有的说人身中有神我,与身等同,身小亦小,身大亦大。又有的外道说有神我能造万物,世间所有好事均由他所为。又有外道说任何东西都有寿命,包括地水火风以及草木土石。有一派说有补特伽罗我,屡往生死轮回之中,为生命的主体。另有一派主张识,说识遍及一切,充满世界。还有一类派别主张阿赖耶,说有阿赖耶执持此身,造诸万物,含藏一切,它摄收之则世无所有,放开之则满世间。又有外道主张身中有知者,能知苦乐等事;有见者,能见世间诸事。又有外道说身中除识心之外另有能执者,操动身口意作种种事情;与此相反,有的以所执境界为真我,遍及一切处。又有观点说有内知我,专主内证;有外知我,专主外境的认识。又有主张社怛梵知我的。自在天外道中又有主张人生,说人生人,是人为真我。毘纽天外道主张有胜我在身中,常有一寸许,受身之前先受胜我。

常定生外道主张有常定生者,常住不变,无有更生。声论外道中,有的主张声本显,等待一定条件而显现出来;有的主张声本生,等待一定时机而生出来, 都把声看作体性常住不变。

秘密主,此类观点不可胜数,他们不能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不能分析推论灵魂、鬼神、真我的本性,而盲目信奉自古传下来的东西, 世代承袭旧有的观念,或者转生出更愚昧的看法。由此进而依祖习相传的方法去修行,想得到解脱,偶然得到点什么,便自以为得到了真解脱,岂不知违背了事物最普遍的善恶因果关系。

佛接着又说:秘密主,愚童凡夫类如只知水草、淫欲之事的羝羊,不知有善恶因果之法。

但有的偶尔听说有善法之事,忽然产生一种想法,觉得节食持斋是件好事,便节衣缩食,远离世务,从中得到一点身心的安宁。秘密主,这算是最初稍微认识到了善恶因果之理,是初种子善业发生, 名为种子心。又以此为因,于斋日断食舍财,施与父母、男女亲戚。

以此止息贪求,免去守护之心,又受人敬爱,这就认识到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如从种子生出芽来,这就是善心增长的第二芽种。又以此为基础,将财物施舍与不相识的人,这就表明见到了平等施舍所带来的利益,善业萌芽又增长了,如同从芽长出茎干一样, 是善心增长的第三苞种。又以此施与德高望重的人,表明施舍已有所选择了,认识到施舍价值的高低,慧性大开,如同茎干上长出了叶子,是善心增长的第四叶种。又以此施与掌握技艺音乐的人,以及献给尊宿耆旧、学行高尚、为人师范的有知识的人,这表明见到了他们为他人利益的行为,提高了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如同芽之上长出了花朵,是第五花种。又以此施发亲近爱戴之心,供养出家修行之人,表明初步认识到出离世间贪欲的意义,如同花落结果,是第六成果。又以此为基础,认识到造斋施舍只是人天福报之举,即而知道身口意三业不善,皆是烦恼因缘,进而舍弃一切,以清净为是,持戒而住;因此之故,身心完全得到安宁,命终之后又得以升天,如同种果已成、受用其实,是第七受用种子。

又,秘密主,以前诸心仍免不了生死流转,时从有学问的人那里听说某某天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如果虔诚供养,一切希望都可得到满足。这些天诸如自在天、梵天、那罗延天、商羯罗天、黑天、自在子天、日天、月天、龙尊等,以及俱吠滥、毘沙门、释迦天、毘楼博叉、毘首羯磨、阎摩、阎摩后、梵天后等世间所信奉者,还有火天、迦楼罗子天、自在天后、波头摩、德叉迦龙,和修吉、商怯、羯句啅剑、大莲、俱里剑、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萨陀、难陀等龙,或天仙、大围陀论师,这些都应供养。听到这些话之后,心怀庆悦,恭恭敬敬地供养,并出家归依,依教修行,是愚童异生生死流转无畏依第八婴童心。

又,秘密主,第八无畏依中又有择善而从者,由其以前善业的基础,于所说教法中修行观察,虽然不能认识一切事物因缘而起的道理,仍然脱离不了断、常的思惟方式,但已生解脱智,是为第九殊胜心。又,秘密主,更有深刻观察者,虽然不能认识缘起之空,脱离断常的偏见,不能双离有无之见,仍认定自己所认识到的空,但已能作非有非无的平等观察,摆脱了一般的错误认识,这是第十决定心。

原典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复以偈问佛:

云何世尊说,此心菩提生?

复以云何相,知发菩提心?

愿识心①心胜,自然智②生说。

大勤勇几何,次第心续生?

心诸相与时,愿佛广开演。

功德聚亦然,及彼行修行,心心有殊异,惟大牟尼说。

如是说已,摩诃毘卢遮那世尊告金刚手言:

善哉佛真子,广大心利益,胜上大乘句,心续生之相,诸佛大秘密,外道不能识。

我今悉开示,一心应谛听:

越百六十心,生广大功德,其性常坚固,知彼菩提生。

无量如虚空,不染污常住,诸法不能动,本来寂无相。

无量智成就,正等觉显现,供养行修行③,从是初发心。

秘密主,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观我之自性,则我、我所生。余复计有时、地等变化,瑜伽我,建立净,不建立无净。

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时,若尊贵,若自然,若内我,若人量,若遍严,若寿者,若补特伽罗,若识,若阿赖耶,知者、见者,能执、所执,内知、外知,社怛梵,意生④,儒童⑤。常定生,声、非声。秘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以来分别相应,希求顺理解脱。

秘密主,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或时有一法想生,所谓持斋,彼思惟此少分,发起欢喜,数数修习,秘密主,是初种子善业发生。复以此为因,于六斋日施与父母、男女亲戚,是第二芽种。复以此施,授与非亲识者,是第三苞种。复以此施,舆器量高德者,是第四叶种。复以此施,欢喜授与伎乐人等,及献尊宿,是第五敷华。复以此施,发亲爱心而供养之,是第六成果。复次,秘密主,彼护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种子。

复次,秘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转,于善友所闻如是言:此是天大,天与一切乐者,若虔诚供养,一切所愿皆满。所谓自在天、梵天、那罗延天、商羯罗天、黑天、自在子⑥天、日天、月天、龙尊等,及俱吠滥、毘沙门、释迦、毘楼博叉、毘首羯磨天、阎摩、阎摩后、梵天后⑦。世所宗奉。火天、迦楼罗子天、自在天后,波头摩、德叉迦龙、和修吉、商佉、羯句啅剑、大莲、俱里剑、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萨陀、难陀等龙,或天仙⑧、大围陀论师,各各应善供养。彼闻如是,心怀庆悦,殷重恭敬,随顺修行,秘密主,是名愚童异生生死流转无畏依第八婴童心。

秘密主,复次,殊胜行随彼所说中殊胜住,求解脱慧生,所谓常、无常空,随顺如是说。秘密主,非彼知解空、非空、常、断,非有、非无,俱彼分别、无分别。云何分别空?不知诸空,非彼能知涅槃、是故应了知空,离于断常。

注释

①识心:据《疏》解释,是心之自觉之智,次后所说之心,即是心之实相,而说识心,表示境智俱妙,无二无别。

②自然智:即是如来常智,以其心自证心、心自觉心,而最胜最妙,故又说胜。这都是赞叹如来之德。

而全句的意思是说:有如此德之佛,必能知道菩提之发生及其微相,愿佛宣说。

③「行修行」,《大正藏》校宋、元、明、宫,《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作「修行行」,今按校本及《疏》文并文义,仍从底本。

④意生:《疏》作「摩奴阇」(manu-ja) ,并引菩提阇梨(即金刚智)的解释说该词「《智度》翻为人,是人执也,具译当言人生,此是自在天外道部类,计人从人生,故以为名。唐三藏(此指玄奘)云意生,非也。末那是意,今云摩奴,声转意别,误耳」(《疏》卷二)。《疏》卷十六解释意生说:「满奴所生者,是一类外道见,满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慧琳《音义》卷二十五作「摩奴沙」(manusya),解释说:「此玄人,即人之总名也。」摩奴阇、摩奴沙,均从词根manu 派生,其原义有人、人类之义,也有思想、意识之义(Arthur A. MacdonELL.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⑤儒童:《疏》卷二作「摩纳婆」( manava),并引菩提阇梨的解释说:「是毘纽天外道部类,正翻应言胜我,言我于身心中最为胜妙也,彼常于心中观我可一寸许。《智度》亦云有计神在心中,微细如芥子,清净名为净色,或如豆麦,乃至一寸,初受身时,最在前受,譬如像骨,及其成身,如像己庄。唐三藏翻为儒童,非也;儒童,梵云摩孥婆, 此云纳,义别,误耳。」卷十六则解释说:「末那仙生者,言一切从彼生也,亦是一类外道等见也,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亦以金刚作业,除彼不平之过。」按梵文摩纳婆(manava)

有胜我、人类、人我之义。摩孥婆(manava)有少年儒童之义。

⑥「子」,《大正藏》校宋、元、明、宫,《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无此字,今按校本及上下文义,仍从底本。

⑦「梵天后」,《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作「梵天、梵天后」。今按校本和《疏》文及前后文义,仍从底本。

⑧「天仙」之后,原有「大仙」二字,《大正藏》校宋、元、明无「大仙」二字,「天仙」作「火仙」。

《中华藏》校石无「大仙」二字,校资、碛、普、南、径、清「大仙」作「火仙」。今校藏文本,无「大仙」或「火仙」二字,据此并按校本及《疏》文,略去「大仙」二字。

译文

大日世尊依次讲罢相续而生的十心之后,金刚手又向佛请求说:世尊,诚心希望您再讲讲修行之时所要度越的一百六十心相。

大日佛继续告诉金刚手说:秘密主,请你认真听着:所谓心相,指的就是贪心、无贪心、瞋心、慈心、痴心、智心、决定心、疑心、闇心、明心、积聚心、斗心、诤心、无诤心、天心、阿修罗心、龙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农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护心、怪心、狗心、狸心、迦楼罗心、鼠心、歌咏心、舞心、击鼓心、室宅心、师子心、鸺(左留右鸟)心、鸟心、罗剎心、刺心、窟心、风心、水心、火心、泥心、(浊心)、显色心、板心、迷心、毒药心、罗索心、械心、云心、田心、盐心、剃刀心、弥卢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等等。

秘密主,什么叫贪心呢?贪心就是认定眼前出现的境界为真实,并依此观想修行。

什么是无贪心呢?无贪心就是否认眼前出现的一切境界,乃至所应进求之处,不生追求之心,而以止思绝虑为真实。

什么叫瞋心呢?瞋心就是把修行中出现的愤怒、仇恨等情绪当成真实而加以修行。

什么叫慈心呢?慈心就是把修行中出现的慈爱等心理现象,当成真实而加以修行。

什么叫痴心呢?痴心就是不观察善恶是非,不加以鉴别,遇到了便信受修行。

什么是智心呢?智心就是以自己的智力判断此胜彼劣,此应受彼不应受,而取其所谓胜上之法而行。

什么叫决定心呢?决定心就是遵从某一现成的公认的说法而依照奉行。

什么叫疑心呢?疑心就是对所行之法总是疑神疑鬼,顾虑重重。

什么叫闇心呢?闇心就是对本来不该怀疑的事情也起怀疑之心,犹犹豫豫。

什么叫明心呢?明心就是对不该怀疑的说法,仅凭听闻就一下子相信而依法修行。

什么叫积聚心呢?积聚心就是一旦相信某一种说法,便把所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和事情,当成那一种说法和事情。

什么叫斗心呢?斗心就是喜好辩论是非长短,听闻别人的言论,就说此话应该这样,彼话不应该那样,即使人家说的有道理,也用种种方法找出点毛病来,而别人来请教他,也要说此话不该这样问,那话应该那样问,总之,都要找出点毛病才算了事。

什么叫诤心呢?诤心就是对自己产生是非,如认识到某一个道理之后,又假设异端总是推求出不对之处,从别人听闻时非常相信,而过后又找出种种理由推翻它。

什么叫无诤心呢?无诤心就是没有是非确定的观念,虽然一直相信最先听到的见解,后来又听另外一种见解,就改变原来的见解,而又听说某见解不符合道理,某见解正确,便又去相信某见解。

什么叫天心呢?天心就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如天神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需要什么就不费功力而想办成。

什么叫阿修罗心呢?阿修罗心就是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如阿修罗一样,明知有解脱之利,但喜欢生死果报的快乐,不求解脱。

什么叫龙心呢?龙心就是追求财利,贪得无厌。

什么叫人心呢?人心就是好考虑别人,如想到某人于我有恩,总想有机会的时候报答:

某人于我有怨,总想找机会报复。

什么叫女心呢?女心就是迷恋快乐,不克制欲望的心理,如一些女人经历一次乐事,便念念不忘,总想着情人的音容笑貌。

什么叫自在心呢?自在心就是总相信自己的意愿都能实现,如信自在天的人一样,相信自在天随自己的意愿创造万物。

什么叫商人心呢?商人心就是什么有用就做什么的实用心理,如同商人一样,看人们需要什么就聚集什么,然后一一推销出去,获得利益。

什么是农夫心呢?农夫心就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再进行的心理,如同初学耕作的农夫一样,先从老农听闻如何播种、如何浇水施肥、如何除草收割打碾储藏,然后付诸行动。

什么叫河心呢?河心就是两头兼顾,正邪兼信的心理,如同河水一样总是紧靠两岸流淌,从不只及一边。

什么叫陂池心呢?陂池心就是得陇望蜀,什么都想得到的心理,如同陂池一样,众水汇入亦不满足,名利情欲集于一身,亦不满足。

什么叫井心呢?井心就是凡所思惟好尚深远,玄之又玄,好事坏事都让人难以捉摸。

什么叫守护心呢?守护心就是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坚持不放,誓死捍卫,如同人们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不惜围墙重阁一样,只有自己的对,别人的一概不对。

什么叫怪心呢?怪心就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思想,有什么技艺、知识、见解以及财物,都为了自己的利益,秘惜不惠施于人。

什么叫狸心呢?狸心就是不求迅速,等待时机的心理,如同狸猫等伺擒猎物一样,即使发现目标,也要屏心静息地等待进入伺捕的范围,即使听闻种种法要,也只领受记持而不进行。

什么叫狗心呢?狗心就是稍得到点东西就心满意足,不再更求胜事,如同狗一样给一点粗鄙之食,便喜不自胜,受宠若惊。

什么叫迦楼罗心呢?迦楼罗心就是总想着取得朋友的帮助来办成事情,不能独立进行,如同金翅鸟一样,必须依靠双翼才能飞行,假如少了一翼便无所能为。

什么叫鼠心呢?鼠心就是见了别人的好事,总是心存离间败坏的心理,如同老鼠一样系缚箱箧之物,不管值不值得,总是咬断损坏才肯罢休。

什么叫歌咏心呢?歌咏心就是总想着,以自己的花言巧语让人相信的心理,如同唱歌的人,想以自己美妙的歌声打动听众的心,使之喜欢一样,从他人听到一点说教,就要广演分布,想让人人都知道。

什么叫舞心呢?舞心就是想掌握五花八门的本领,来变化出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如同跳舞相人,散动各个肢体来组成一个新颖的动作一样。

什么叫击鼓心呢?击鼓心就是想得到某一种绝巧,然后一鸣惊人的心理,如同长夜中击鼓而惊动睡觉的人一样,总是想修行到种种辩才无碍的智慧,来击法鼓而惊悟昏睡中的众生。

什么叫室宅心呢?室宅心就是持戒修善都是为了自己的防护,想让今世后世都能远离恶道众苦,如同修建室宅的人为了防护自身一样。

什么叫师子心呢?师子心就是好胜自恃,一切事情没有能难住自己的,所有人中没有与自己比试优劣高低、敢于抗衡者,如同师子在众兽中随所至处皆胜,无有怯弱一样。

什么叫鸺(左留右鸟)心呢?鸺(左留右鸟)心就是常在黑夜中筹量推敲而得明白,白日则昏愤无所成,如同鸺(左留右鸟)一样,一到晚上六情爽利,在黑暗中能施展本领。

什么是鸟心呢?鸟心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惶恐不定,猜疑惧怕,如同鸟一样,即使人善心去喂养,也不敢近侧,即使没有人在场,伺求食物也惊恐不安。

什么是罗剎心呢?就是对好事也当坏事去想的逆反心理,如同罗剎恶魔一样,凡人所作好事当成坏事去理解而加以破坏。

什么叫刺心呢?刺心就是凡事总往坏处想的心理,如做了一件坏事,过后追悔不已,而做了一件好事,过后也后悔,总有一种犯罪感,如同荆刺一样,不论从何处接近,都长着刺。

什么是窟心呢?窟心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失去信心,而想象别人做的事如何如何好,如同学佛的人一时见不到效果,便去羡慕诸龙阿修罗所居海底深窟中多有神仙美女,长寿自在,而想入窟去修行。

什么叫风心呢?风心就是想在各个方面,一切时一切处都得到成功,如同风一样散乱飘动,到处都有,修法者也想世间外道,三乘六宗都进取修行,获得成功。什么叫水心呢?

水心就是想一扫三业重垢,世代积尘,如同水洗涤污垢一样。什么叫火心呢?火心就是急于求成的心理,想在须臾间成就无量功德,如同火一样炽盛炎热。

什么叫泥心呢?泥心就是以自己的观点感染、影响别人的心理,如同泥一样,凡所踩入者都要沾上泥污。

什么叫浊心呢?浊心就是总受对方的错误干扰,致使心生迷乱的心理,如同平静的水被别人搅乱不清一样。

什么叫显色心呢?显色心就是随事而迁,自己不能作主的心理。见着善事就跟着去做善事,遇着坏事就跟着去做坏事,如同白丝一样,遇着红色就被染成红色,碰到黑色就被染成黑色。

什么叫板心呢?板心就是死板教条,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理,如同水上漂浮的一块木板一样,以为自己只能承受这些压力,否则将导致倾覆。学佛者如同小乘,不敢学习广大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什么叫迷心呢?迷心就是浑浑噩噩、迷茫散乱的思想,本想修不净观,而实际上却取净相,本想往东走,结果却往西走,还自以为是,行与愿违。

什么叫毒药心呢?毒药心就是不起善心也不起恶心,乃至一切心都不起,渐入无因无果之中,如同毒药攻心,闷绝僵死,无有生还希望。

什么叫绢索心呢?绢索心就是不论何处,都被捆住手足不能自拔的心理状态。

什么叫械心呢?械心就是端坐静心而止住不前的思惟状态,如同极械锁住不得前进一样。

什么叫云心呢?云心就是常触景生情而产生忧愁的心理,如霪雨季节,世人见了霪雨即发愁忧虑一样,修法者见道路漫漫,未及起程修行,便已忧愁重重。

什么叫田心呢?田心就是喜好修饰自身,孤芳自赏的心理,如同农人修事良田,务使清净肥沃一样。

什么叫盐心呢?盐心就是对所思考的问题再加思考,乃至反复无穷,无有尽头,如同食盐一样,吃了还想吃。

什么是剃刀心呢?剃刀心就是以为剃除了须发俗相,就已净除了一切罪业,完事大吉了。

什么叫弥卢等心呢?弥卢等心就是自以为尊贵了不起,甚至应该尊敬的师长父母都不以为然,如同弥卢山高举于众山之上一样。

什么叫海等心呢?海等心就是谈天之功为已有,天下胜事我所为的心理,如同大海一样吞纳万流,集众长于身,无有可比者。

什么叫穴等心呢?穴等心就是先前决定了的事又要改变,反复无常,不能一贯始终,如完整的器皿稍碰坏了点口,便丢弃不用,更换新的。对所学法稍出现漏洞,就不加修事坚持,而另图新法。

什么叫受生心呢?受生心就是凡所修行诸事,都想得到回报,即使善恶之果,也想兼得,如同六趣众生因业而受生轮回一样。

秘密主,如此五根本烦恼再数成十,十再数成二十,二十再数成四十,四十再数成八十,八十再数成一百六十心。

秘密主,脱离贪、瞋、痴等三毒根本烦恼,认识到只有因缘和合而成的具体事物,没有超乎其上的真我、鬼魂、神灵等,是超越一种世间三妄执。如果不再局限于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界的淹留修行,就是超越三种世间之妄执,如果以此为因扳除身、口、意三业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心理和思想上的烦恼障碍,消灭产生一切罪业的根源无明种子,对世界现象产生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的认识,摆脱各种宗派所持的形形色色的错误偏见,就是超越了三种世间三妄执。秘密主,超越了此三重三妄执,出世间心产生了。如此甚深道理,一切外道都不能认识到,十方三世诸佛都说,只有此真言秘密乘,才能以此认识诱进羣迷,出于火宅,摆脱一切错误的牢笼。

但是, 秘密主,此阶段的认识,如同莲花已离开浊泥而尚未露出水面,仍然淹没在事物由诸蕴聚集而成的这样一个肤浅认识的水平上。如果能观察聚沫、浮泡虽然有形体, 但分析推论不过是由水份和气体等构成的,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性。再观察芭蕉,层层剥离直到无法再剥离时,仍然找不到其中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又观察阳焰,远远望去如流动的水波,奔趣求取则什么也没有,那不过是气体在阳光下产生的反射作用。再观察咒术药力产生的迷离景象,也都是有名而无实。这样观察时,就能认识到所有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也都是一种假象,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自身没有实在的本性,而聚合成事物的诸因素,也都是由别的因素构成,自身亦无固定的规定性。由此得出诸蕴性空的结论,这样就摆脱了受诸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束缚,摆脱了能执、所执等局限,证得了不被它们动摇的寂然境界,这就是出世间心,如同淹没于水中的莲花,终于长出水面了。秘密主,达到这种境界的认识,已经脱离了种子、芽、苞、叶、花、果、受用种子、无畏依等顺世八心,和初发心、越世间之妄执、解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业烦恼株杌、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离建立宗等违世八心等业烦恼网,是超越一劫瑜祇行。

秘密主,大乘行人发平等大誓言,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更进一步确立法无我性的认识,要知道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没有实在的本性,包括前面所说的诸蕴性空的空。为什么呢?

如以前修行菩萨行者观察蕴阿赖耶,知道三界唯心,如幻、阳焰、影、响、旋火轮、干闼婆城一样。说它有,则因缘和合而成,无有实性。说它无, 则眼根所见,历历在目,由此可知它非有非无,完全来自于阿赖耶识中。如果这样观察,舍弃有实在性或无实在性的思惟方式,认识达到了自在自主的境界,就觉悟到自心本来不生。为什么呢?因为心既不在生成的事物里面,又不在被生成的事物里面,生成者和被生成者都是展转为缘,均无自性,由此可知心在不生之处。如果这样认识自心,就是超越了二劫瑜祇行。

又,秘密主,在真言密教法门中修行菩萨行的诸菩萨,因为在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时间中,积集了无量功德智慧,修行各方面的菩萨行,无量无数的智慧方便都得到成就,因而天人世间大众都来归依,释提桓因等天都来亲近敬礼,而声闻、辟支佛等对此则尽其智力,也不能理解判断。

秘密主,密教诸菩萨如此智慧方便从何而来呢?这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心如同清净之虚空,认识完全摆脱了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去思惟的方式。他们摆脱了主、客体的局限性,而以心实相智觉悟心之实相,境智俱妙、无二无别,超越前面所说种种错误及片面的荒谬认识,越度三劫瑜祇行,清净佛种使其重新发芽、生茎干、长叶、开花、结果。由此脱离一切有为无为、一切造作、根尘境界,认识到一切都是从众缘而生,因而无有自性,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为自心之实际,而心实际亦不能执着,故得出极无自性心的结论。秘密主,这就是为众生所开示的清净菩提心,是众生成佛之因,可由十方诸佛作证。而于此修行者知道,当解脱一切业烦恼之时,即知一切业烦恼原来就是佛事,业烦恼与菩提无二无别,所以世间大众应信受奉行。

总之,秘密主,从初发心到观察因根究竟,从以无量智慧观察大悲万行种种行为,到脱离各种思惟的束缚、层层产生十心无边智慧,都是在信解中修行认识,直到极无自性心生,也都是在信解地,而由此再越度一地即到佛地,故至此四分之一,心才度过了信解十地。

原典

尔时,金刚手复请佛言:唯愿世尊说彼心。

如是说已,佛告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谛听:心相,谓贪心、无贪心、瞋心、慈心、痴心、智心、决定心、疑心、合心、闇心、积聚心、斗心、诤心、无诤心、天心、阿修罗心、龙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农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护心、悭心、狗心、狸心、迦楼罗心、鼠心、歌咏心、舞心、击鼓心、室宅心、师子心、鸺(左留右鸟)不心、鸟心、罗剎心、刺心、窟心、风心、水心、火心、泥心、(浊心)①、显色心、板心、迷心、毒药心、羂索心、械心、云心、田心、盐心、剃刀心、弥卢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②。

秘密主,彼云何贪心?谓随顺染法。

云何无贪心?谓随顺无染法。

云何瞋心?谓随顺怒法。

云何慈心?谓随顺修行慈法。

云何痴心?谓随顺修不观法。

云何智心?谓顺修殊胜增上法。

云何决定心?谓尊教命如说奉行。

云何疑心?谓常收持不定等事。

云何闇心?谓于无疑虑法生疑虑解。

云何明心?谓不疑虑法无疑虑修行。

云何积聚心?谓无量为一为性。

云何斗心?谓互相是非为性。

云何诤心?谓于自己而生是非。

云何无诤心?谓是非俱舍。

云何天心?谓心思随念成就。

云何阿修罗心?谓乐处生死。

云何龙心?谓思念广大资财。

云何人心?谓思念利他。

云何女心?谓随顺欲法。

云何自在心?谓思惟欲我一切如意。

云何商人心?谓顺修初收聚后分析③法。

云何农夫心?谓随顺初广闻而后求法。

云何河心?谓顺修依因二边。

云何陂池心?谓随顺渴无厌足法。

云何井心?谓如是思惟深复甚深。

云何守护心?谓唯此心实,余心不实。

云何悭心?谓随顺为己,不与他法。

云何狸心?谓顺修徐进法。

云何狗心?谓得少分以为喜足。

云何迦楼罗心?谓随顺朋党羽翼法。

云何鼠心?谓思惟断诸系缚。

云何歌咏心?谓思惟以种种美妙音声广演正法,使诸众生欢喜信受。④云何舞心?谓修行如是法。我当上升种种神变。

云何击鼓心?谓修顺是法我当击法鼓。

云何室宅心?谓顺修自护身法。

云何师子心?谓修行一切无怯弱法。

云何鸺(左留右鸟)心?谓常暗夜思念。

云何鸟心?谓一切处惊怖思念。

云何罗剎心?谓于善中发起不善。

云何刺心?谓一切处发⑤起恶作为性。

云何窟心?谓顺修为入窟法。

云何风心?谓遍一切处发起为性。

云何水心?谓顺修洗濯一切不善法。

云何火心?谓炽盛炎热为性⑥。

云何泥心?谓以己之偏见染着于他。⑦云何浊心?谓因他之偏见而致己心浑浊。⑧云何显色心?谓类彼为性。

云何板心?谓顺修随量法,舍弃余善故。

云何迷心?谓所执异、所思异。

云何毒药心?谓顺修无生分法。

云何罗索心?谓一切处住于我缚为性。

云何械心?谓二足止住为性。

云何云心?谓常作降雨思念。

云何田心?谓常如是修事自身。

云何盐心?谓所思念彼,复增加思念。

云何剃刀心?谓唯如是依止别除法。

云何弥卢等心?谓常思惟心高举为性。

云何海等心?谓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

云何穴等心?谓先决定彼⑨,后复变改为性。

云何受生心?谓诸有修习行业彼生,心如是同性。⑩秘密主,一、二、三、四、五,再数,凡百六十心。

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谓如是解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业烦恼株杌、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离建立宗等。如是湛寂,一切外道所不能知,先佛宣说,离一切过。

秘密主,彼出世间心住蕴中,有如是慧随生。若于蕴等发起离着,当观察聚沫、浮泡、芭蕉、阳焰、幻等而得解脱,谓蕴、处、界、能执、所执,皆离法性,如是证寂然界。是名出世间心。秘密主,彼离违顺八心⑾相续业烦恼网,是超越一劫⑿瑜祇行。

复次,秘密主,大乘心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修行者,观察蕴阿赖耶,知自性如幻、阳焰、影、响、旋火轮、干闼婆城。秘密主,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⒀。何以故?秘密主,心前后际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是超越二⒁劫瑜祇行。

复次,秘密主,真言门修行菩萨行诸菩萨,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积集无量功德智慧,具修诸行,无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间之所归依,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释提桓因等亲近敬礼。

佛教引导人学习放下万缘,不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生来就是有情众生,只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

经典中的语言文字,其实毫无障碍可言!问:现在人看经典,有语言障碍,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好不好?晓:不好!你若实在没事儿做,我建议你吃过饭后搬个小板凳去坐到树下看蚂蚁..

编者按:读佛经时经常看到“七宝”这个说法,不过不同佛经所说七宝颇有出入,比如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而玄奘译《称赞..

佛经中有个指鬘王的公案,就记载了这方面的事实:指鬘王刚出生时,非常聪明,极为善良,相续中具有大慈大悲心,没有其他的烦恼,所以人们称他为“无恼”。后来他依止一位婆..

刚学佛时,我都会跟大家说,要把普门品背诵下来,然后每天在观音菩萨面前念一卷普门品。为什么呢,因为普门品里面有大秘密。我们虽然天天拜,念,所以,今天因缘成熟了,我..

问:下面一个问题。念佛方法,出声或不出声,佛经上有记载吗?定弘法师答:佛经上应该是有这样的说法,但是一时半会儿我想不起来,可以去查一查。出声念也行,不出声念也可..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迦叶诘难陀经》。华人佛教..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大智度论》第十四卷(以及..

公主每天供养四五百位比丘,并且亲自料理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

台男子杀死岳母、妻子监狱内抄写佛经逃过死刑(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男子沈江田不满妻子回娘家不归,上门理论遭岳母拒于门外,气得踢破门持菜刀砍杀..

比丘知道男孩出家能够持戒,于是收为沙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古印度有一位比丘,少欲知足。安陀国有一位大富长者,生了一个男孩,想让孩子出家,准备为他选一位好师父..

编者按:不孕不育现象,在现代社会很普遍,现代医学往往从生理、心理等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原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包括世出世间各种学问,对于不孕现象,佛教也有相应解答。..

宇宙含灵,乃至一切众生,有生必有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

保管经书的屋子加装了防盗护栏和防盗门,并且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探头。保管经书的屋子加装了防盗护栏和防盗门,并且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探头。万全县洗马林村是一座具有..

编者按:佛教史上有些高僧成就惊人,也被世人尊为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实有其人,而且有血有肉,为弘扬佛法做出极大的贡献,比如龙树菩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对于观音、文殊..

编者按:近代高僧谛闲法师(1858~1932)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教通三藏,学究一乘,梵行高尚,弟子甚众,着述宏丰,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下面这篇文章,虽然篇幅..

编者按:佛教常说六波罗蜜,其一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又分三种,法施、财施和无畏施,无论什么布施都有相应功德福报。就财施说,布施所得福报大小关键是看布施者的愿心。上回..

来源:《生死皆自在》作者:圣严法师编者按:如今地球上的人类寿命不长,百岁以上老人比例很小,一般人如果遇到或听说百岁以上老人,往往觉得非常神奇。如果再增加几十岁,..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

回台北。当时,我的女儿哭丧若睑说:“妈妈要不是您是我的妈妈,我真要说您简直是疯了,哪有在大年除夕,把儿女孙女扔下不管,自己走了?若是回到菲律宾跟爸爸去过年,还说..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图片来源:资料图)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

节录《善生经》(中阿含)丈夫对待妻子的五个要点:一者、怜念妻子,(事事体谅体贴妻子)二者、不轻慢,(尊重妻子,不轻视傲慢)三者、为作璎珞严具,(就是给妻子珠宝或打扮的..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通看..

问:请问何以佛经中重复的字句很多?净空法师答:佛法的教学不怕重复,不断的重复,多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重复’是中国人所谓‘苦口..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