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佛法

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戒,是戒!是由释迦牟尼演说的,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清净身心.解脱束缚.回归清净至善本性的,方便的修行方法。五戒可不是戒律!戒淫:一提“淫”大家..

戒与戒律学佛.持戒修行佛法,要知道戒与戒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戒:是规范的意思。戒!是法。是释尊传授给我们的,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清净身心.解脱束缚.回归清净至善本性..

正确认识因果与福报现在社会上信佛的人,都认为今生一切的感受与所遭所遇,都是上辈子的因果报应。认为持有世间的权利.金钱与物资享乐,就是福报。这是一种对因果福报的错..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真正的净土极乐)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

业与业力我们众生身.口.意的种种活动,都会留下业的种子藏于心识之中,产生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随着我们生死轮回,不离我们左右。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空间里,给我们带来..

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学习佛法必备的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1.依法不依人:我们学..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不是念佛法门的唯一。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二.念佛功德三.念佛名字一.念佛..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相互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相互和合便..

四念住四念住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心意和外在诸法,要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四者的颠倒执着,以达智慧究竟解脱。一.心念如何住于身体..

善用五力五力就是由建立五根而生起的五种力量.信力、念力、精进力、定力和慧力信力:就是由信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信根的建立,可以使修行者起不可思议的威力,可以引..

培植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信根就是,已经准备发心修行解脱的众生,一定要对佛法的原理进行深思熟虑。自己要对佛法思考一下,看看佛法是否确实合理可信..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摄法)摄(nie):是收敛.聚集的意思。四摄法:就是可以亲近一切众生,将其收敛.聚集到止息诸恶.常修善法.趣向解脱.回归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的四种修行..

四正勤修行佛法,有四件事情必须要时刻注意警醒自己,无时无刻不得稍有松懈,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一.已生恶令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一.已生..

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择法觉支..

四如意足(四神足)就是在世间修行解脱者,要培养令自己事事如己意的四个方面的精神力量。这四方面的精神力量就是: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维如意足。而这四方面..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无量心)一个修行解脱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但自觉自利,还要发心把自己有限的智慧,用于点化众生.利乐有情上。即使他还没有证入菩萨的圣境,依然处在凡..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

修学一年多了,通过修学,包括过年半个多月回家的身体力行,让我对两套模式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切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导师施设模式的用心良苦。回家期间,偶然的机会拜见了一位..

进入三级修学前,我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佛法。缘起是闺蜜参加读书会后和我分享了几次心得,深得我心,就带着我一起参加了读书会。几个月后我们参加了沙龙,顺利加入三级修学。..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顗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经国之才,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奉为门下宾客。萧绎就..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从去,是分段生死苦。念念迁流,剎那不住,是变易生死苦。此二种苦,但是生死枝流,未是生死根源。如何是二种生死根源..

问:下面一条,《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更深的意思?答:意思很深。诸位听过我们在一起学习的贤首国师的《还源观》,这一条是属于哪一类的?四德里面..

《秘史趣闻》佛法观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mishiquwen18

南无药师佛,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

【原文】: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

【原文】: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久经长劫,轮回生死。于是动我释迦世尊同体悲心,特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门..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早在半月前,大师即已预知时至。当时,杭城内处处都有大师的弟子。他便前往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