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方法当中,念佛是最直接、最圆顿。那么如果我们再微细地分析呢,在三种的念佛当中,我们要找一个下手最简易、成功的比例最高、最稳当的,那就是以信愿的心来执持名..

无论是修金刚萨埵还是其他本尊,都需要生起次第的基础。正规的生起次第需要很多条件,我们很难达到要求,但简单的观想方法,在《慧灯之光二》里面讲得很清楚。观想是需要诀..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代表慈悲的菩萨,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观其音声即得解脱”的大悲精神不仅构成了大乘佛教的根基,也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广泛民间信仰中奠定了华..

◎文殊菩萨心咒,又称文殊智慧咒:梵文:OmArapaCaNaDhih汉译:唵阿啰(ra弹舌音)巴扎纳德(dei)。拼音:ongara,bazhanadei唵(Om)是皈依、礼敬的意思。阿啰(Ara)表示空..

念佛有很多种方法,我大略地说一说我平常用功的方法,我最用摄心念佛、用计数念佛,我计数念佛是跟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文钞》里面教我们用三声三声四声,我认为这位祖师..

认为女生来例假,身体是不干净的,可不是佛教,而是民间的偏见与迷信。若说不干净,那么不分男女,每一个人都不干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光鲜的外表下,..

请看第十段:至诚念佛莲已种。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发起至诚心称念弥陀的名号,那么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了,上面标上念佛人的名字。..

在佛、菩萨的挂像中,往往头顶有一圈光环,是人为的增加神秘气氛,还是确有其事?现代科技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层迷雾。科学家们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发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表面..

如果你的内心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便不是挫折了,那是内心的升华。所以,我们应该想的不是如何战胜挫折,不是如果度过难关,而是将自己的内心发生质的改变..

我们要慈悲为怀,有一颗菩萨心肠,接着我们要感染家人,再感染身边的人,感染的大家都有一颗菩萨心肠,互相当做亲人朋友。如果你单单的信仰祭拜,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心怀和作..

大乘的佛弟子都知道要发愿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

佛经说,末法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在三恶道中旋入旋出,永难出离!多位祖师大德背书指证“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可见靠自力修行之难,又提出“唯依念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1、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

讲一些因果的故事给他听,启发他,希望他能够学佛,劝他学佛,跟我们自己一起修学,他得的利益就大;如果他不肯学,你单是诵经回向给他,力量不大。你如果真正修行,力量就..

这个现象不只你一个人有,有这个现象的人很多,所以你问得很好。念佛要怎样不累?不但是念佛,从事任何工作,我们看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不看别的,你去看《华严经》五十三..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对于那些初发心和工作繁忙的同学,我教他十念法——尽一口气念十句,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一天念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钟。念十句阿弥陀佛,一句..

观世音菩萨还有一项美德,那就是他的头上戴了一个天冠,我们平时看见观世音菩萨头上高高的,有一块素白色的布幔覆盖着,看起来非常庄严,令人一看就生欢喜心,没有人看了观..

心里的浮躁,是这个时代众生共同的特点,因为整个社会都浮躁。那怎么办?要想使这个狂躁的心静下来,还唯有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让我们心..

十愿它的特点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心量大。普贤菩萨可以代表大乘教里常说的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大乘教里常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你要..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

平常生活、工作的事情那么多,如何念佛才能做到不间断?念佛念着觉得累了,我歇一会,可以吗?是否就代表我念佛间断了?这里说明一下什么是念佛不间断,主要是你信心不间断..

什么叫开光?是佛像开了光才灵,我替他开光就灵,你们从今之后不要再相信佛像,要相信我。为什么?我叫他灵他就灵,我叫他不灵他就不灵,这不是很明显的吗?统统搞错了。这..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十九,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诞辰纪念日(汉传)。关于观世音菩萨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国产经典《西游记》中左大玢老师扮演的慈眉善目的“白衣观音”形象深..

我们要慢慢去体会佛法的功德、三宝的功德,对佛果有广大的胜解、希求,这样我们才能够远离魔业,远离违缘,得到顺缘。我们如果不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追求的仅仅是利益自己..

有人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呢?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老狐狸问,“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问的话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法师,..

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

问: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助念以念佛为主,我们寺院修净土也非常认同,但居士信徒和家属为他们的亲人助念送往生,觉得光念佛太单调,不能生信,..

当知普利之道,道是方法,普利众生的方法,「首在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是教给我们,世尊嘱咐要把这个法,这个法广义的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狭义的就是这部..

原文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