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大安法师答: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度来看,出家、在家修行就从净土法门这一点来看,没有什么区..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智慧多一点,觉照多一点;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修行不..
我们学佛、参禅、出家必须具备三项思想要求,缺一不可,少一项就做不好这件事情。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当业力成熟的时候,你想逃出去,逃得出去吗?你做梦,比如说一个梦境,或者你现在是人,现在你欠债,然后别人跟你讨债,你怎么逃?如果你现在被关在监狱里面,你怎么逃?你..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忏悔要清净,不清净你留下那个味道在那边会障碍你。第二..
问:修行人能否养宠物?传喜法师答:像前几天讲我们寺庙里不能养这些东西一样,并不是说我不喜欢,我们师父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是因为寺庙里是非常特殊的。这个社会芸芸众生..
佛法是让我们在修行道路上解除烦恼、痛苦,了脱生死轮回,最终往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但是我们也看到身边很多念佛修行人,并没有如期达到自己想要的修行目的。原因在哪里..
中国的佛教在逐渐地恢复发展,我们大家现在学习,特别是汉地的佛弟子,在学习佛法的路上存在三种缺失:第一种是缺少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没有一个真正带我们修行,或者说一..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由我们的业构成的,业的善恶好坏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和身心的好坏..
《法华经》里讲得非常好,哪怕就是举一个手或低个头,渐渐积累功德,皆得成佛道。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虽然拿着经书,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看到师父却没有合掌..
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暇满人身又闻如来正法,是何等福德才能臻此?所以在西藏,想要听闻佛法,首先就得供养法师,没有供养是不能听到佛法的。今天大家来听闻..
经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会问他们用功修行的用心处在哪里?往往许多能说善道的法师也颇为深思,何况连教理都没有学习过的行者,岂有不错用心的道理啊!佛法讲心地法门,用..
在场大部分都是女众,女众的心态、心量很难放大。人家都称大男子、小女人。但是在心性面前,绝然毫无差错,丝毫差别都没有,只是习惯有所差别。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被自己的..
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呢?无所得的心,便是无所得的法,根本就不用求。这是佛法里面最高深的法,也是生命当中最高深的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
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应该孝顺父母,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站在「出世间法」的立场来讲,不应该孝顺父母。我相..
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向大德高僧学习,知道过去的高僧怎么样修行,我们也应该学习来修行,不要懒惰。不要以为多休息一下就是好处,必须要精进用功,人人都应该要快一点了生..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
我的宗旨:「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萨来护持,有的是阿罗汉来护持,有的是天人来护持,有的是鬼神来护持,有的是人来护持..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
能说我有境界,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那简直是着魔,不是入定。修道人,要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连自性都不认识,还要另外头..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灭殆尽,不让它作怪,扰乱定心。应该将它变成一个为法忘躯的心,只要求得佛法,就是布施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退缩。不..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我们仍然轮回六道,昏迷颠倒,整天爱呀、爱呀爱的,情情爱爱,丈夫也放不下,妻子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
老子说: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我们要学愚痴,但要学愚痴并不容易,因为境界时常来告诉你不要愚痴,所以养成大拙方为巧。修行即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能够敬天畏地,对人有一分尊重与爱;能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大慈无悔、大悲无怨、大喜无忧、大舍无求,慈悲喜舍的人生..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人受到后天社会习气的薰习,使得习惯变坏了。若不能顺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