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这一则故事出自《历代名人与佛教》,由喻汉文先生编译,主人公是明代吴江人袁了凡。袁了凡一生很传奇,而且著述甚多,但后世了解最多、流通最广者还是《了凡四..
一日,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去地狱,见一身长几由旬的众生在无间地狱中受苦。以其业力显现,有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驱牛耕犁,有时..
神通,什么叫「神」呢?什么又叫「通」呢?神,有个名字,叫天心,天的心。通,名慧性,就是有智慧的。通,是无所不通,通达无碍;神,是无所不神,神乎其神。神通有六种,..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
我们是读佛学院出身的,从小到大经常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罗汉的境界,罗汉与菩萨的关系,初地菩萨与十地菩萨的不同,从初果罗汉到辟支佛的不同等等..
年轻时有一次和师父前往跟四川一起过来的师伯一起晚宴,同席的还有其他师叔伯们,一席晚饭茶过三旬,前辈们在闲聊过去在祖庭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神迹。师父讲当年去青城山时,..
编者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一句话可谓妇孺皆知,但多数人未必知道,这八个字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其事,在历史上曾真实发生过。此事发生在唐朝长安城,且与当时高..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工作也不做,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不是出离外境。外境哪有错呢?它如实地把我们过去的业..
一难生为肉球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这..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师,函劝回秦,但自愧实甚,不肯应命。以致先祖坟墓,并..
弥光老和尚诞生于1912年,湖南衡阳人。自幼天资灵秀,父母极为怜爱,举家水运买卖生活器皿为业,往返湖南、湖北之间。十四岁逃离俗家为僧,被父母逐回。三十四岁正式剃度,..
西行求法僧是人人应敬仰的勇士,值得后世佛子永远追随。在我心目中,“西行”是求法精神的代名词,曾经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高僧大德前赴后继,为求一法,行脚天竺。我常常..
一天,佛祖站在云端翘首俯瞰人间,他看到每一个城市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目标匆匆独行,甚至急得汗流满面。佛祖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
1自古以来,那些修行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就没有别的,就这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2..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
有两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迹。二人决..
大目犍连神通广大,依然难敌无常。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知。万事求先知是很可怕的事,所谓“先知者,道之贼也”,千万要注意啊!神通的生起..
踏实修行精进念佛简单介绍: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峨眉山德高望重、可谓现在峨眉山“镇山之宝”级别的高僧。解放前在峨眉山开悟,其悟境得到圣钦大和尚(早年在扬州高旻寺..
昙云法师,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人氏。生于乱世,3岁父死时,无钱安葬,得当时合浦县准提庵尼师慈悲相济,为其葬父并收养了她。于是法师三岁即入庵闻法,后出家。1958年,..
四川省安岳县文昌寺住持,比丘尼释清贵,俗名黄安秀,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幼年随父母吃素念佛。七岁在上禅下庄老和尚座下皈依,因为信仰佛教,不顾人们讥笑,一直..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个..
提起虚云老和尚的大名(西元1840~1959年),佛门缁素四众莫不如雷贯耳,油然生起崇敬之心。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
达缘老和尚(1919—2007)民国八年(1919)七月六日,达缘老和尚出生在时属江浙华亭县枫泾清凉庵镇一姓庄的大户人家里。老和尚的父亲庄少云,家里田产殷实,为人温和谦恭,读..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那青年说:“我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