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六章善用七觉支问答四二七、什么是七觉支?答:择法觉支、念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七觉支是七种善法,帮助我们提高..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一章守护六根问答三四二、什么是守护六根?答:六根接触外境,无论好坏,不起贪瞋之心,不受影响,不成为境界的奴隶。三四三、怎样理解“如如不动..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六章知足感恩大慈大悲问答五八八、请画出图表来解析法界、海洋、波浪、自我。五八九、怎样做到不以盲引盲?答: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认真打好闻思..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八章欲神足→正精进问答三二四、快速证果的方法是什么?答:有决心、有魄力;有平等心和恒心;有方法、有次第。三二五、有人看到大自然觉得没有什么..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三章成道成佛解脱自在问答五四四、怎样扭转命运?答:过去已经发生的,不可能改变。能够改变的,唯有从现在开始。能够掌握的唯有现在。清醒明觉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八章止观双运开智慧问答四六五、什么是止观双运?答:止:心宁静下来,如同一面镜子。观:看到实相,看得深广、准确。观是体悟,是用心眼来看。四..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溶入一体世界问答五五七、二元对立的世界怎样产生的?答:二元对立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是以“自我”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没有好坏、美..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一章最后的五大关卡问答五O三、什么是色界贪、无色界贪?答:色界贪:对初禅到四禅的贪爱。无色界贪:对五定到八定的贪爱。五O四、什么是掉举?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九章十个结问答四七四、什么是结、缚、使?答:结:有贪婪、有抓取之心叫结。缚:束缚、限制、不自由。人是自己束缚自己,是内心有抓取、有牵挂,..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四章修四念处问答三八五、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答:“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三八六、..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六章缘起性空问答二九七、缘起性空讲的是什么内容?答:讲因果。从果地探讨因,又从因地推论到果。二九八、一个体证无我的人,他什么都空掉吗?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生信→发出离心问答三一四、怎样对法生起坚定的信心?答:通过实修实证,有体悟,有见法,打开智慧眼,才能对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三一五、体悟到..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章持戒问答三三七、戒律的精神总原则是什么?答:戒律的精神总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秉持的是良心本性,具体的展现是慈悲之心。三三八..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问答三四六、什么是三妙行?答:三是指身、口、意的三个方面。妙是美妙之意,是身、口、意的展现没有冲动、盲动,而是舒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二章涅槃、无为、空问答五一四、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答: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五章八正道问答二八五、怎样辨别正知正见?答: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前导,正见就是智慧眼,唯有见到法才有智慧眼,否则所谓的正见只是头脑里的一个知见..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出入息念问答三五五、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观呼吸。观呼吸就是观察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及变化。观呼吸的目..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章证果次第问答四八九、止观双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答:①.体证法界的真理实相——三法印。②.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等十个结。四九O、证初果、二..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四章四圣谛问答二五七、为什么很多修行人依人不依法?答:因为对真理实相——三法印和四圣谛没有体悟,更没有体证到。所以只好找个师父或大师做依靠..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修习禅定问答四三六、什么是禅定?答:禅定也叫禅思、静虑、止观。禅定不是死板板的定,是静下来深深的去思维、去体悟。禅定是活泼、活动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正知正见问答三三二、喜欢的境界,生贪心是黏着,不喜欢的境界呢?答:对不喜欢的境界生瞋心,也是黏着。正确的方法是对好与坏的境界不迎不拒,..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二)8.问:虽修行了一段期间,也有一些感触,但总觉得仍有些框框,如何再有效的去除那些框框呢?这个框框每个人都有,除非你是解脱者,如果你的框框..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三)16.问:丹田的膨胀收缩容易感受,但要进入全身的膨胀收缩就不简单,请再说明?丹田的膨胀收缩比较容易感受到是不错,再来,你从丹田要进到全身..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四)25.问:法流脉动好像就是身心脉相的放大,对吗?从一个角度说,这是对的,如果我们从点、线、面、空,这样逐步扩大来讲是正确的,一个人你从丹..
禅修问答-为何要打坐+打坐益处为何要打坐?问:假设一个人真的明觉当下起心动念、身心稳定敏觉,天生敏锐而且沈稳,这样的人是否一定要透过「有为法」的修行打坐、「熬腿」..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一)空海法师讲述1.问:为何要生?如果人生是苦,那为何要出生?这是不是造物主的造弄?我认为把人生定义为人生是苦,这是不正确、有失公平的。人生..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作者:释圣严提要印顺长老一生治学,范围极广,首探三论、唯识,精研阿含、律藏,对《大智度论》的用力尤其扎实,对于..
惟贤长老的世纪人生随想僧品高韬垂范千秋金易明他的身躯显然是那样的柔弱,但他的意志却格外的坚毅;他的生平已然是如此的坎坷,但他的心态又特别的淡泊。老人家在历经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