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禅修法

心经,是一部很短但也很深奥的经,简直一切的学佛者都会背。介绍《般若心经》,我不想依华严宗或天台宗的判教方法来看本经的方位。就这个时代而言,研究佛经最好的方法,是..

有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便会逐渐调达,这时才有定的可能。定指不为所动,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人很需要的一种素质。那么,戒定慧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一种..

生活当中,定慧修持有良方,看了受益不浅

《炉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药师七佛南无..

广西灵阳寺2009年1月28日至2月4日念佛七法会(2-1下午)修法的正报和依报常住三宝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这一堂给大家讲一讲“修法的正报和依..

金刚乘教义与双身修法陈士东一般来说,密宗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形成四部内容。这三大阶段的更迭,使密宗法门在众多法门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三个阶段:1、初..

禅修法门的抉择黄国达佛教之所以吸引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面向:一是信仰的层次,给予苦难、绝望的人心灵的慰藉与希望。二是艺术的层次,将佛法及佛菩萨雄健、刚毅、宁静、..

居士: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法师: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乃一代时教之总纲。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戒律是针对凡夫众生的烦恼、习气所施设的。最基本..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宽运法师佛七开示贪所引起的种种业报的例子,实在是非常之多。我们经常说,贪多一点,就会变成贫。而且贪心是我们成就道业的一大障碍;那我们应..

香港讲稿---《一行三昧》——道信大师禅净圆融修法心要一、道信大师简介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泌阳县)。七岁出家。十四岁时,在皖公山,依止三祖僧璨大师..

第五讲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1.不可引气入定先说关于头上有气。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

定慧之路广超法师问答问:进入空定出来的人会怎么样?师答:进入那种状况的人出来以后,他会有一种感觉,世上没有什么好修的。但是如果按照经典的说法,他出来以后觉得无修..

第四讲今天开始讲修观。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1.何谓见道修观就是修慧的意思,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观,而..

定慧之路广超法师第一讲一、定慧基础知识舍摩他与毗婆舍那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止和观是论里..

第六讲八、证悟与悟后修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5.增上慢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

第二讲三、入定的技巧1.入禅定的条件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

第三讲9.对禅定的错误见解不知入什么禅定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和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

第六十节定慧一、《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定慧舍相?定是三昧者,一切众生皆有三昧,云何方言修习三昧?若心在一境,则名三昧。若更余..

上乘根性人如何观修法报化三身——再读《坛经》有感禅宗一法,自从达摩祖师西来,直指佛心,当下就是众生心,更无其它。《血脉论》说得很清楚:“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

谈修法与修行药师山紫虚居士摘要:修法如学技术,如买车,需要钱。修行如工作赚钱。一、修法很多学佛的人都很想修法。神道教人士,例如:道士、乩童等,也都重视修法。在藏..

以戒为师,定慧双修佛祖释迦牟尼临终遗言,要佛弟子们“以戒为师”。对于一个佛法修行者,“戒”是最基本的要求,“戒”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实际使用中,“戒..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1、介绍观心修法1、观心(一)学佛的目的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已可了解宇宙人生是生灭不停的假相,是惑、业、苦三者的连锁,而惑、业、苦又总不出自心的..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弟子王智惟敬录[律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禅宗][三论宗][月溪法师辨正语录]释迦牟尼佛说《梵网经》的时候,佛说:「一切众生皆..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禅宗源流禅法之起源原始人类,浑噩冥顽,其般若佛性,为无始无明所遮蔽,心身活动,全受五蕴三毒之支配,故茹毛饮血,度其野蛮之生活,但其本有佛性,固..

均齐定慧修止观修习止观的人,不能偏修止,也不能偏修观;念头专一以至无念,是为止;了了分明以至无杂心,叫做观。止中没有观,心必昏沈;观中如有没有止,心必散乱;所以..

阿含定慧二学之“综合说”与“分别论”释性广印顺导师曾指出:从《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二书的比对中,发现佛教界对于定慧二学的修持已有偏重发展的倾向。如《杂阿含经..

八二页,思惑八十一品,(附表《思惑八十一品》)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九品惑,人间天上受七返生死)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四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