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修道很重要的一点,要有定。你看佛菩萨,都是盘腿坐着,或者站的。这两样定功要会用。现在人定功很差,让他念经,打妄想严重,打坐也坐不下来。而定功差,妄想多..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仍然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取舍,此处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佛陀三十二相的具体描述: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四、手足柔软相,手足之柔者。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坐亦禅,行亦禅,..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称为六神通。此中前五种名五通,阿罗汉始得“漏尽通”。(一)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等苦乐之相,又能见一切世间..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故所食之肉无非亲属。二、见生惊怖,一切众生皆护身惜命..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克馁,莫嗜美味。”意即:著衣遮蔽形体,莫贪图庄严华丽;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正如《佛遗教经》中所说:..
有漏皆苦的“漏”是烦恼的意思。为什么漏了就是烦恼呢?在于宗教的修持,要讲究六根(即眼耳鼻言身意)的内守,不能内守,即是外漏,或称心攀缘于外,心随物转,则烦恼多生..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平时饮食没有节制,贪图口欲,暴饮暴食,那么他今生或者来世就会有常常缺乏饮食而饥渴或得咽喉方面的疾..
在那个时候,由王舍城到舍卫城的路,为主要商业道路之一。先要从王舍城向北走,在波咤离村渡过恒河,继续北行至喜马拉雅山麓,从此西行就可以到达舍卫城。佛陀接受给孤独长..
善根指的是什么呢?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萨,空观既成,为进趣无上菩提故,从空出假,以诸善巧,度化有情,生起利他之妙行,以此..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是专门用来睡觉的,但在西域,床的含义较广,睡觉用的叫做床,起居用着坐的也叫床,床有大..
发心,指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由发心不纯。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
“十方”指的是什么?十方,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净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
佛教中的“三藏”指的是什么?说起佛教中的“三藏”,就要从佛教典籍的分类说起了。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佛教四谛概说「缘起」是宇宙人生..
佛教自身的饮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与中华饮食文化的调适和因应中完成了中国化之蜕变,体现和折射出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可以说,佛教饮..
问:你德著作《喜马拉雅的智慧》丛书里写作三圣思想指的是什么?nbsp;nbsp;答:经中曰:“愿做任何行善,维持三圣思想。”讲的是,前行、正行、后行德三种圣人的思想。比如..
为何“好汉无好妻,而赖汉娶花枝”?“花枝”指的是什么?来看看
佛教中讲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原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可为贤人。纵而不节,是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业之所。杀生以资口腹,非造罪而何。淫欲以丧天真,非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