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菩提心的人 过失

首先,这个人的人生目标,必须是立志于弘法;其次,这个人对于三乘教理大体上能够融会贯通,不会邪知邪见。这时,他可以学习佛门以外的知识。比如说,世间的哲学、文学、医..

我们学禅常常接触到“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这样的句子,感觉到非常矛盾,不能统一。众生明明是众生,众生是热恼痛苦、愚昧不觉、自掘坟墓,而佛是光明解脱、至高无上..

我们无量劫来也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大家应该明白,业都是由心造的。《华严经》中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罪业既然是由心起,也要从心..

现在社会佛法确实衰了。为什么会衰呢?没有善知识教诲。经典虽然流通量很多,没有人讲解。他只有读诵,他读诵不能理解。他也晓得造像好,也发心造像,可是遇到一些恶知识,..

我们念佛的人不念《灶王经》,《灶王经》是后人编造的经不是佛经,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开示,根据印光法师这个意思,给大家做一个开示,念佛的人少诵其他外道的东西,世间善..

妙莲老和尚曾为我们开示:在末法时代,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寿命能不能活到一百岁?就算你活一千岁又怎么样?还是有如蜉蝣,朝生暮死。这一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寿命..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问一位师父:“你们寺院里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把佛教的对象叫做“玩意儿”。这位师父比..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长真的能够引导我们在佛法中增上吗?怀疑!对于师长的怀疑,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正法时代,拜一个阿罗汉、菩萨、圣人,内..

噶举大禅修师波卡仁波切开示——如何发展菩提心,对治瞋恨叮咛一:滚滚红尘俗世中,虽想不被沾染,但却常被外境烦恼困惑着,这时需提起正念,就如同蜜蜂采花蜜一般,不探究..

天道————乐不思蜀人道————苦乐参半阿修罗道——有福无德旁生道———愚痴无明饿鬼道———饥渴难耐地狱道———苦痛无间天道——乐不思蜀虽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念佛,这么三个过程就行了。一定坚信不疑,念佛要一心诚心地念,决定能往生。但是往生你得信,这三个都叫信心。因为你..

弟子感谢尊贵海涛法师来给我们这样殊胜的开示,弟子想请教尊贵的海涛法师,就是此次尼泊尔大地震震撼整个世界,损失惨重,其实在之前好像就是在网路上有看到每几年尼泊尔的..

弟子问道如果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他能带业往生吗?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那当你说半信半疑的话,那可能..

第一个问题:如《无量寿经》佛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心?这个菩提心哪,也就是清净心。我们说发菩提心,不是嘴上说“我发菩提..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尽死和未舍不平等死未舍不平等死:唐译为不避不平等死。一、寿尽死寿尽死者,谓如宿业所引寿量,一切罄尽而死,是为时..

问:我听说皈依以后,不论男女只能互相称“师兄”,不能称“师姐”,是吧?答:按照《四分律》、《五分律》等律典所载,僧团开会处理僧事(羯磨)或者诵戒的时候,对男性出..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障碍重重;圣人修空观、假观的时候,是“摄一切经皆现前中”?因为我们凡夫修空..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佛陀很像我们身边一位亲密而随和的朋友,我们跟这位朋友在一起,总是让我们感觉到轻松,感觉到快乐,感觉到自在。佛陀就是这样的人!当然,有人跟别人在一起,别人会感觉到..

问: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答: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

佛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能做到这三点,就有资格为四众弟子说《法华经》。首先,入如来室。入如来之室,就是入佛..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损至终。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法句经述千品》每个人都一样,从你生..

不要评价别人的好坏因为他们并不影响你吃饭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没有一点关系不要评价任何人哪怕是你最看不起的人不要胡..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觉悟之功德,我辈众生心迷,故无功德。然众生本有功德与诸佛之功德不差毫厘。..

禅是什么?从烦恼与菩提关系的角度看,禅是烦恼与菩提不二,或者说,即烦恼而菩提,不离烦恼而得菩提。这也是慧能禅学不二法门思想的体现。众生心中充满烦恼,贪嗔痴是三大..

“戒能开发菩提本”:究竟什么叫戒呢?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能诸恶不作,就是息灭贪瞋痴;你能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你勤修戒定慧,就是开发菩提本..

发愿对学佛者相当重要,发愿时,只要不发有损与他人利益,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此必与正法相应。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佛门受三归依之际,就发过清净庄严之愿..

问:“大经第十九品中,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其中若欲食时,‘若欲’是动了妄念,还..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