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答:归敬仪云: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因为佛像就是佛的代表,是佛真身的显现,见到佛像,就等于见到..

佛教徒礼拜供养佛菩萨,与外道有何不同?答:依据佛教的论点,众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也就是每一位都是未来的佛。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不礼拜佛菩萨?在理论上是可以,..

佛教徒对「佛菩萨替人治病」的看法看电视及很多的报章杂志都有很详细报导神佛替人治病的事情,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如何看待这些事?个人认为肉体生病,最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请..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灵山居士/文现在好像低碳很风行,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开车,在可以步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之类。如果你可以这么做的话,我会非常赞叹。但如果..

穿着佛教衣服的未必是佛教徒灵山居士/文我经常会被问及一些可能会让佛教徒感到尴尬但却是确实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围绕那些佛教徒的糟糕行为有感而发。我们都知道..

佛教音乐《当我说我是佛教徒》并非自炫智慧足,烦恼无尽誓愿断!

人乘佛教徒持什么斋「斋」者戒也、敬也,凡是学佛修行的人,清净身心之不洁叫「斋」;预防禁止身心之过恶,谓之「戒」,这是「斋戒」二字简单的解释。再谈这个「斋」字,斋..

佛教徒欢迎二千禧年最重要的一个字——活!——细读潘教授「心经与生活智慧」后有感而写仁俊本年十一月中旬初,我在香港行脚,承潘宗光教授赠其近着「心经与生活智慧」,注..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来报答父亲的养育深恩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略举几个例子,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大..

佛教徒的自我关怀与社会关怀◎宏印法师十九世纪以来,尤其进入二十世纪,世界性的宗教譬如说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这些世界性的宗教都有一个趋向,都在朝着一个现代..

佛教徒的爱国情怀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优良的传统,而且这种源远流长的思想,是佛陀亲自制定的,从佛陀一生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见佛陀本身就是一位强烈的爱国者。佛教是提倡..

佛教徒要重视宗派和谐心定和尚随着时代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佛教也经常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国家地区,召开无数次的国际性佛教会议,会议内容不外是佛教徒的使命、佛教的发..

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佛教徒?研究经文时,要把经文往自己身心性命合一合:这个道理我能做得到吗?我能不能用直心、真心来修行?一九八七年六月十六日开示我们研究佛法,要注..

大昭寺,有人说这里是西藏最神圣的地方。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中心,那么大昭寺就是文化的象征,这里是朝拜者心灵的圣地,是他们信仰的最终归宿..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文│法安我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退休后不久就在灵岩山寺皈依,法名:悟珍。母亲早年常去灵岩山礼佛、诵经、拜师,后来年纪大了就常去定慧寺,直到近两年不出门了,就..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

礼敬诸佛必须要用心在礼敬诸佛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身体,也要观想与诸佛菩萨一样多。在所有诸佛菩萨面前,都有一个“我”,以清净的身口意,同时在礼敬诸佛菩萨。用我们的身..

人生像魔术般虚幻,我们很难看清真相在实修的过程中,为了进行对实相证悟的修持,我们必须作自我训练。起初,我们可以透过种种比喻作观修,认清一切外相的虚妄性。佛经中,..

大士道皈依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是愿遍虚空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证得究竟佛果。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修行者的皈依。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应以大士道的发心而皈依..

万事万物不是完全没有,但不能执着永恒的存在关于“证悟”,佛陀讲过很多,我们要慢慢理解。佛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是完全没有,但不能执着永恒的存在。西方人喜欢讲“灵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