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徒问师:师父,修行的人不重名利,淡泊宁静,与世无争,那为啥还要精进地学习呢?师答:修行人可以不为赚钱、出名活着,但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珍惜生命,让人生..
问:无数人终身从事的种种事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能为大众带来很多利益和安乐,为什么出家修行人要舍离这一切?索达吉堪布:三界中的一切有为法,皆不离无常的本性,..
问:一般人遇到身心上的痛苦,都难以接受,倍受折磨。大乘修行人是靠什么方法来面对的?索达吉堪布: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不愿接受痛苦、强烈地执著安乐,这种分别念一直在不..
问:在佛法修行人眼中,世人热衷其中并因之而快乐或痛苦的种种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索达吉堪布:世间人把心思和精力,全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尤其是他们最执著的感情,..
先把入定感觉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修行人..
修行人该怎样求财、求名和求健康?(资料图)我们要超越轮回,就要有善巧的智慧。佛陀证悟以上境界的智慧,有一个超越轮回的完整系统,这个完整系统有“小乘、大乘、密乘和金..
作为修行人,光会念佛发愿是不够的(资料图)我特别注意到,西方国家人士多半先对各自传统的宗教反思,并在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宗教之后,感到佛教的教义与行持对自己合适,才对..
求感应要求生西方的感应(资料图)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
问: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索达吉堪布:如果从心坎深处生起了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则无论修习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话下。只须稍下工夫,就能大见成效。反之,如..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
问:修行人为什么会遇到魔障,该用什么办法克服?索达吉堪布:《般若经》中讲过,修行特别精进,但智慧不是很高的修行人,魔障会经常现前;而智慧很高的修行人,魔众再多也..
真正修行人就在现实生活环境当中,修什么?修念佛叁昧。这个地方「住正定聚」就是念佛叁昧,就在现前环境当中他得定了,定在这一句佛号上。见色闻声跟大家和光同尘,心裡头..
问:历史上很多大修行人对一切都能安忍,好像没有什么好恶。是如何做到的?索达吉堪布:如果能通达二无我空性,自心趋入大平等空慧之中,外境一切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我们常常听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善知识难遇,今已遇;中土难生,今已生”。得到暇满人身,生在中土,一定要有很强的自豪感。小乘佛教、大乘显宗、金刚..
问:一般人都喜欢快乐,害怕痛苦,对修行人来说这种习惯好不好?答:很多大德经常在修心法门中讲:人快乐并不一定好,因为会耗尽福德;而痛苦也不一定不好,因为能净除罪障..
佛教徒的三种标准人格如何是佛教徒的标准人格呢?太简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实行上难以兼顾。所以鄙人综集许多经论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世间上其他宗..
问: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大安法师答: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求往生的过程也免不了有种种的情形。或者他的业力比较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