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山是近代佛教复兴的启蒙者,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法性基础》之二十四——2013年2月1日《心经》网络课堂录音整理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接着学习《心经》。上一次课已经谈到了《心经》里边第三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
——药师如来的第十大愿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理,即“自护”与“他护”之间的关系。佛陀首先给大家叙述了一个过去世的一则故事:有一位“缘幢伎师”(竹竿特技表演者),大约是用一..
佛陀在623经(世间经)中,再次重申了持住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在这部小经中,佛陀作了一个形象的譬喻:“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若世间美色..
621经是阿难向佛陀请教:对于年少比丘应给予何种教诫?佛陀的回答是:要教诫他们努力修习并安住于四念处。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教授?云何为其说法?”..
第605经,佛陀对比丘说:“有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在606经中,佛陀说“于此四念处修习满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应当学!”强调了比..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而在本经中,佛陀以小鸟与苍鹰之间展开一场斗智斗勇,最终小鸟依靠自己的智慧而战胜..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根据本经的记载,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地是在“摩竭提那罗聚落”..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三不善聚就是贪、恚、痴三不善根,而善聚就是四念处。为什么?“纯善满具者,谓四念处,是名善说”。除了贪恚、..
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丘,自然要努力回顾自己、反思反省自己,“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这里的“取自心相”,便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观照方法,即要把握住自己修..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郁低迦尊者来到佛陀座下求法:“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杂阿含经》的第二十四卷的主线便是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而佛陀不止在《阿杂含》里谈四念处,在《中阿含经》的《..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
往届活动短期出家转身心亲证佛道真理弘——青灯古佛,晨钟暮鼓,短期修行,回归自性佛陀教育,稀有难得,转凡成圣,安稳身心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很多人感觉身..
本焕长老舍利(摄影图张焱)看似漫长的等待,却是永恒的未来;你的出现是我们,幸福开始的骄傲。在经历了24载让人魂牵梦绕的分离之后,一代佛门泰斗、深圳弘法寺开山长老本焕..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中论》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2016年8月26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恭逢古印度龙树菩..
谈及经典,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能够扛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实际上,经典一词在古代是专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
核心提示: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常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龟,佛经常常以金龟来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
我之前遇到一位法师,他说从我的眼神看到业障,就让我给他八字,消灾超度,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海涛法师开示:基本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八字很准的,你不要随..
2014年12月13日,“上海玉佛禅寺第二十四届传授三皈依法会”在觉群楼万佛堂隆重举行。上午10:00,在寺院两序大众和护法善信的迎请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
——范学清居士学佛事迹二十四天不倒单信愿真切感奇迹2014年9月25日,是东林寺闭关念佛者出关的日子。听说范学清居士二十四天闭关不倒单(即不睡眠),每天只吃一个苹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