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法师文集 梁建楼

15、念佛要诀“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

敦煌写卷所揭“弥勒禅”之初探——北京图书馆藏月091(7119)号卷子解读之一宗舜法师内容提要: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月091(7119)号被着录为“八婆罗夷经”。其中抄录八波..

对联二副成峰法师虞山顶海藏寺,得一对叶落潭心空影现,风扬海藏色无生。过虞山三峰寺,得一对岭上白云出三界,山麓青溪入七池。..

11、带业往生关于“带业往生”一语,佛经内并无明文,这是祖师们融摄经论的含义发挥出来的。它的实际用意是:薄地凡夫,业障积习深重,非一生一世修行所能除尽。即使已大彻..

关于净土真宗的一封公开信宗舜法师写在前面:净土真宗,日本亲鸾创立于唐初,数百年来,中国无闻。清末,随列强入侵,其说亦流入国内,并在南京等地建有多处本愿寺,加之兴..

第七章、唯识精义1、八大心王一百法内,第一个是“心法”,称之为“八大心王”。前六大心王就是我们讲过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心,产生六种识。眼睛能看见色相..

7、二十种随烦恼所谓随者,就是说这些烦恼是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随逐于心,随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烦恼”或“随惑”。随烦恼又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中、大..

12、莫空说大话或曰:禅宗大德直证佛地,所谓等妙二觉,犹是他提草鞋汉,总该没有最后一分无明了。那么,此等人生西,不须带业往生了吗?曰:禅宗所证是理即佛,所证理性与..

3、遍行五法“遍行”就是无时无处不在运行,即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遍,任何根性都能遍。遍行又分为五法,就是意、触、受、想、思。假如不是这个遍行五法作祟,我们本来是一点..

《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宗舜法师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浙藏敦煌文献》中佛教资料部分的研究,给原本未能定题的绝大部分资料拟定了题目,并将同一写卷而分置数处的残..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宗舜法师內容提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1-5册)收录了大量佛教文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得到辨认,并拟定了较为恰当的题目..

梁溪行·9首成峰法师灵山行空谷寂寂,百草凄凄。山风徐徐,鸟道踽踽。何有我兮,顾此失彼。千载一时,再吃茶去!释迦赞灵山瞻礼本师,有感调御丈夫人天雄,远离断常独取中..

“大唐三藏”说宗舜法师内容提要:敦煌S。373号卷子中抄录了十首诗,其中第六首题为“大唐三藏题西天捨眼塔”。正因为有“大唐三藏”四字,一般在著录之时,多拟题为“唐玄..

17、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念头抓住叫“都摄六根”,都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净念相继”,一般人以为静下来念佛、不生其它念头,只有..

也说“悕望”与“希望”--《无尽灯楼数宝杂谭》之一宗舜法师《佛教文化》一九九九年第二期刊载了慧洲先生《“悕望”与“希望”》一文,认为在夏莲居居士会集本《无量寿经..

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宗舜法师缘起宗舜“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的一封公开信”在戒幢律寺网站和一些网页上发表后,引起了净土学人的关注。赞同的有,..

13、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有些人以为这是佛、菩萨的慈悲宽大,只要每日供佛、念佛或参禅、持咒,虽然犯点罪,做点坏事,无关紧要,佛、菩萨照样会原谅宽恕他们的。净宗有阿弥..

敦煌卷子S.343v号佛教文献考宗舜法师内容提要:敦煌S.343号卷子所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各种社会文书,还有一些佛教文献。但是整个卷子除社会文书、愿文等已经被辨识出来..

4、别境五心所“别境”就是个别着境,即每个心的缘境,也就是着善、着恶的心,进而要造业了。一旦到达“别境”时,那就止也止不住了,就要造业了。别境心所又分为五法:欲..

华山游·4首成峰法师华山道漫漫华山道,踽踽我独行。可招魏晋士,来此抚瑶琴。莲花峰万里风尘人未闲,云山雾海几番现。五十三参脚下过,莲花峰上忆前愆。老梅寒梅一剪素心..

略谈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写在《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论著全编》前面宗舜法师净土真宗在国内的流传已经越来越广,一是因为打着净土宗这块金字招牌,二是所说纯信他力,..

湛然《授菩萨戒仪》初探宗舜法师内容提要:《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中收录了一件日本古写本《授菩萨戒仪》,为天台宗第九祖荆溪湛然的著作。由于此文唐代后期即在中..

14、信愿行三,不可缺一我们从生西的三资粮来看,信愿行三,如鼎三足,既然不可缺一,那么信愿之外,行亦就非常重要了。行既非常重要,足见生西也非专赖他力。单独依靠弥陀..

11、六种无为“虚空无为”,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的一真法界的空性。真如佛性量同虚空,没有妄想、没有杂染,尽管现一切相,起诸般妙用,而无丝毫住着,宛如虚空一样无所作为..

8、四种不定法所谓不定者,就是说它们不一定是善,也不一定是恶。亦善亦恶、非善非恶,故名不定。此法有悔,眠、寻、伺四种。为什么“悔”是不定呢?譬如,为恶的人悔过自..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