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注音完整版


妙法莲华经简介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法华经》

《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盘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

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第一、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後,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第三、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该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第四、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第五、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第六、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第七、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第十、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後,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第十一、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第十四、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第十五、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弟子?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鷲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第十八、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第十九、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後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盘。

第二十二、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第二十三、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後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该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第二十四、妙音菩萨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鷲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14种无畏,32种应化身等种种功德。

第二十六、陀罗尼品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第二十七、妙庄严王本事品

述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的往昔事迹,他们为净藏、净眼二王子时,劝父母归依其师云雷音王佛,使他们听讲《法华经》的大善因缘,以显示遇佛、听《法华经》之难得。

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为普贤说佛灭度後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普贤发愿护持受《法华经》者。

《法华经》为弘扬佛陀的真实精神,采用了偈颂、譬喻等,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由於行文流畅,辞藻优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是自古以来流布最广的经典。

妙法莲华经全文

姚秦鸠摩罗什译

弘传序

第一卷 序品

第二卷 方便品

第三卷 譬喻品

第四卷 信解品

第五卷 药草喻品

第六卷 授记品

第七卷 化城喻品

第八卷 五百弟子授记品

第九卷 授学无学人记品

第十卷 法师品

第十一卷 见宝塔品

第十二卷 提婆达多品 浅释

第十三卷 劝持品

第十四卷 安乐行品

第十五卷 从地涌出品

第十六卷 如来寿量品

第十七卷 分别功德品

第十八卷 随喜功德品

第十九卷 法师功德品

第二十卷 常不轻菩萨品

第二十一卷 如来神力品

第二十二卷 嘱累品 浅释

第二十三卷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四卷 妙音菩萨品

第二十五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六卷 陀罗尼品

第二十七卷 妙庄严王本事品

第二十八卷 普贤菩萨劝发品

后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遝,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叙历,故所非述。

夫以灵岳降灵,非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成,机分小大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时,无足核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瑞,开发请之教源。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稀有之相,我今当问。’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栴檀香风, 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

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

生死所趋、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值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稀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 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稀有事,

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琉璃玻璃色, 斯由佛光照。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是诸八王子, 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 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 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 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 号曰燃灯佛,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是妙光法师, 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 贪著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 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 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 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 引之令得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趋。’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 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 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 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 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 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 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 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 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 为是说涅槃。

我设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 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 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 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 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 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 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 说是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 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为说大乘。 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 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 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 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 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 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 示之以涅槃。 我虽说涅槃,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 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 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玻璃、 砗磲与玛瑙、 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 栴檀及沉水,

木蜜并余材, 塼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鋀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 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今我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 皆令得欢喜。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 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以贪爱自弊, 盲瞑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场, 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 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 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 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 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槃。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 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 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喜称南无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趋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是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稀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稀有, 过于优昙花。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 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 筹量此是事。 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 令众至道场。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 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 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 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 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 谓是魔所为,

闻佛柔软音, 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 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 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 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 教化诸菩萨。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量众。

供养无数佛, 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 证于无上道。

过无量劫已, 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 清净无瑕秽。

以琉璃为地, 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 常有华果实。

彼国诸菩萨, 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 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 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 华光佛所化。

佛为王子时, 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 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 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 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 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 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 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 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 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 宜应自欣庆。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奈、 转四谛法轮, 分别说诸法, 五众之生灭。

今复转最妙, 无上大法轮, 是法甚深奥, 少有能信者。

我等从昔来, 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 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 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 最尊无有上。

佛道叵思议, 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 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 尽回向佛道。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祴、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勿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否?’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敝、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就是说,一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惊涛骇浪..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郊的耆阁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弟子在一起。与会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以文殊师利为首座。那时,王舍城里有一太子,名..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佛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能做到这三点,就有资格为四众弟子说《法华经》。首先,入如来室。入如来之室,就是入佛..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

有位良医,带着几个儿子周游列国。有一天,孩子们误食了一种毒药,虽不至马上毒发身亡,但却令人长久消耗身心。良医于是配制了解药,中毒浅的孩子马上服用解药,毒即解除;..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读经是汉地佛教的特色。如果按照读经的步骤,业障比较重的人,先读《地藏经》,然后《地藏经》能很熟悉,加上可以吃素后,就可以再深入修药师经和《法华经》。为什么要读《..

现在人几乎都呈现亚健康状态,现在人的病,都是业障病。百分之百,只是你还不知道是哪个业障,或者自己不承认是那个业障。很简单,法律允许的东西,因果上不一定允许。好比..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金刚经全文及翻译───────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

华严经全文及译文六?来自:六?2017-07-0109:39:2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成佛之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一青年的参访者金黄色的夕阳,从娑罗林的一..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一叙品第一原典: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二方便品第二原典: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三)譬喻品第三原典: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四解品第四原典: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五药草喻品第五原典: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六授记品第六原典: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化城喻品第七原典: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