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拼音


fán nǎo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而这三个功德都必须在所缘境中完成。问题是,你今天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之前,对于所缘境一定..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习气,把我们与烦恼相应的种种习气毛病一点一点磨掉,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趣向善法。广义的修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佛法。现实生活中的境..

烦恼,是轮回因果链上的第三个环节,主要指贪嗔痴慢疑。之前我们已经讲过,断除烦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治,一种是根除。对于我们凡夫而言,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对治”,..

有不少人虽然对佛法感兴趣,但因为担心自己的烦恼重、业障深而不敢亲近佛法、皈依三宝。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皈依和学习佛法。因为皈依的开始,就是消除业障的开始,也是净..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的感叹。历代祖师大德对此皆有..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接触、交往,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

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

一生的路过,千头万绪,悲欢离合,谁的的人生也避免不了困顿,无奈和困顿,它需要内心的简洁深沉和内敛,对生活的淡定,去化解生活的那些纷扰与浮躁,让心地回归清澈与清醒..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的念头,你的烦恼就没有了。因为烦恼..

光阴就是这样快得很,我们现在明白应该使劲地抓住它,不要浪费它。但是是无可奈何,就像眼睁睁看见他溜走,我小时候在山里面,门前是条大河,不小心把一件东西丢到河里,眼..

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因此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

万般烦恼皆因心动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这个本来好不容易修点戒、定,积累了一点东西——积累了一点福德、智慧,你一念瞋恨心起,马上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

编者按:佛教讲身口意三业,可谓周到而又详实。世人往往只重身业,认为只有真正做出为非作歹之事,才有可能遭受恶报,至于说几句话、兴起几个念头,很难引起世人重视。其实..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

编者按: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

有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听完了他的陈述,说:“我开几个..

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我们被善业牵引走向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恶业则将我们引向痛苦,一..

编者按:很多前贤都说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础,离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谈不上佛教。近代高僧倓虚法师说过,惑、业、苦三者是轮回之根,因为迷惑必然造业,造业必然受苦,愈..

问: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家庭的烦恼我是越挣扎却越深呢?慧广法师答:家庭当中,除了儿女、夫妇、就是父母,都是彼此最爱的亲人,但为什么越是亲..

「对治烦恼」是整个修持的重要根基。有时我们在佛堂中修持,环境很舒适,所以觉得自己很有慈悲心、禅修很好。其实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或与亲人家人相处中,才能看得到佛..

世间万物相待而存,缘起性空何必执着。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我们被善业牵引走向暂时和..

摘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四集2013年5月30日讲于斯里兰卡尊敬的强帝玛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今天下午这一堂课我们谈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说的..

无论是身体要行动还是口中要讲话,首先都应该观察内心,观察发心和动机,看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这时自己要稳重,不能被烦恼所转,..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己的身心安家的一个过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调心安心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暂时释放压力,暂时找到成功的感觉,在虚幻的世界中让自己变成英雄。这除了跟社会教育、社会价值观有..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大家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如何引发烦恼的。“称、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