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你的心灵

通过学习及第一次小组交流之后,我发现导师对佛教的一些名词名相的诠释,通俗易懂,与时俱进,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颠覆了我的理解与认知,最主要是更适应于这个时代众生的..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一、《维摩经》疏代表智顗最晚期的思想吴汝钧日本学者佐藤哲英在其《天台大师の研究》中,把智顗一生六十年生涯..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一、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吴汝钧如所周知,天台宗智者大师或智顗的学术思想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弘扬《大智..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八、《小止观》的三观思想吴汝钧就以上的探讨来说,在关连到三观问题上,《六妙法门》所说的从假入空观与从空入假观与智顗..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四、妄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我们提到一念无明心起,能幻现种种物事、种种法,由此而成就这个多姿多采的现象世界。..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二、清净心体与凡心即法性吴汝钧一个人的思想,通常来说,应该是愈到晚年,愈为成熟的。《维摩经》疏是智顗最晚..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六、一心三观的求赎义吴汝钧从表面看,一心三观的重点在观,观取一念心或诸法的无自性空、因缘假名与中道的面相..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四、一心三观吴汝钧智顗的心灵哲学,有两个重要的主题,其一是止观,另一则是一心三观。当然两者有著密切的叛乱..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三、心的具足义吴汝钧上面我们论智顗的清净心体和凡心即法性的思想,可以总括地看到智顗所论的两种性格的心。对于这两种性格的心,他有时也不太很清楚地..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三种三观吴汝钧智顗在《维摩经文疏》中,分别三种三观:别相三观、通相三观、一心三观。他说:今但约别教圆..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二、心的正面功能吴汝钧智顗认为心有种种正面功能。首先,他先就常识的层面来说,以心有一种思虑知解的作用。他说..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七、一心三观:以心来观法吴汝钧以上所论的一心三观,是以一念妄心作为对象而施以空观、假观与中观的实践法。一心..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三、明与无明当体一如吴汝钧上面讨论智顗的心的两面性格或功能:负面与正面。用智顗自己的词汇来说,心是有法性或..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七、三观与四教吴汝钧智顗判全体佛法为藏、通、别、圆四教。关于这判教,很多学者都有讨论到。实际上,判教是智..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六、一心三观:以心为被观吴汝钧上面我们讨论的,虽涉及实践问题,但仍偏重在观念方面。以下我们就智顗的理论而展..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一、智顗的前期著作与思想吴汝钧天台智顗或智者大师的哲学,是中国佛学中重要的哲学体系。其中极重要的一环,便是他的心灵..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六、观心问题吴汝钧对于心的修习,较集中的做法,在智顗的思想体系来说,便是观心。从知识论上言,观心应有所观与能观两面..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自序在中国佛学中,一般都认为天台宗典籍难读,义理丰富,系统庞大,难见际涯。特别是创教者智头(智者大师)的哲学,更是概念繁复,几乎涉及全体佛教三藏..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五、修心问题吴汝钧上面说到的如何说心的虚幻性和如何体会这心的虚幻性,是对心的修习方面的较具原则性也就是较抽象的做法..

七、关于三观吴汝钧从观心思想很容易发展出三观的思想来。观心是以智慧观一念凡心,其重点在一念凡心的转化方面;三观则是以智慧来观照包括心在内的诸法的三个面相,其重点..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四、心的虚幻性格吴汝钧上一节所讨论的四种心,除了第一种有漏心是凡夫的现实的一念心、未经修习的一念心外,其他如无漏心..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二、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吴汝钧在哲学上,特别是在伦理学上,我们对于心首先会提出的问题是:心是清净的,抑是虚妄的..

以我们的慈悲之爱,创建人类心灵和平道坚法师随笔和平是什么?和平就是和谐、友好、相互帮助与合作。它是人性自然的需求,是宇宙人生自然规律的体现。运行和平机制的,是佛..

从鄢陵县的乾明寺发现的舍利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李四龙去年,为了考证河南鄢陵县乾..

师父的《微博禅语》中有这样一条:病有身病和心病,身病是由四大不调所导致,而心病则是由贪嗔痴三毒所引起。凡夫都是无明烦恼的重病患者,唯有了知其中过患,才能积极治疗..

从四圣谛谈心灵创伤的疗愈黄国达佛法向来被归类为宗教,称为“佛教”,或看成深奥的哲理,称为“佛学”,然而以佛法的原貌来说,原始佛教的核心在于四圣谛的生命体验,在某..

超越心灵的迷障黄国达人如何被物质、感官的享乐所麻痹?情爱如何使人苦不堪言?思想如何让人作茧自缚?宗教神秘经验如何令人迷失正道?如何经由对五阴——色、受、想、行、..

七觉支——心灵品质的提升黄国达佛法本是解脱烦恼的教导,然后在逐渐的宗教化中,成为信仰的寄托,或俗世生活失意的避风港,这并不是佛法的本意。在修行过程中的神秘经验,..

近日,班里有位同学做了如何“检讨自己不足,随喜他人功德”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我也反思和正视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近两年来越来越麻木冷漠,以至于忽视了父母和姐姐对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