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种:一、未串习;二、匮乏;三、耽著;四、未见大果。第一障碍——未串习,即:菩萨虽然现有种种可布施的财物,但见..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还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时间,就能够在意念当中以般若的空慧把世间的五欲六尘、种种的劳作都“撇得干净”——把它撇干净,把它放得下,“抛得干净”,在我..
问:下面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道力高强,使用邪术害人,逼人做事出钱,有哪些方法化解?念佛只是一部分,还有的就是用其他法术对治。有神通广大,知道你住以喷气水,让你时时..
本师释迦牟尼佛特别选择在浊世烦恼非常厚重的时候降临,而现在浊世的情形比起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更严重,所有众生的内心所想的全部都是烦恼,所做的全部都是恶业。看到别人不..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负因果责任。你想往生到极乐世界,佛不来接引你,为什么不来接引你?你自己要晓得,你自己的心态、行为跟佛教诲的完全相违背,佛怎么会来接引你?你..
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你见性。佛说得很清楚,执着放下你就证阿罗汉,六道轮回你就超越,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了。为什么不执着?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所说的,「..
下面第三,「说障道无所畏」,障是障碍,「说彼魔、外障蔽圣道之法」。魔障道,外道也障道,佛能说,能讲得很清楚。魔跟外在哪里?实在讲,不是真的在外头,外头没有,全在..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第一个、唯识所现,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力,它会如实的——什么叫如实?它也不会增加,可也不会减少,它不增不减的把你..
这一节注解里面说得非常好,它的意思就是说,『失便』用现在讲的话就是过失,或者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遭遇到困境的时候。世间一般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说他种种过失,过失或许..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
这一节课我们谈谈各位手上这一本经典,因为整个大乘佛教的基本,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才符合修菩萨道的根本。大家翻开第一页,有一首文殊菩萨的赞颂,这首赞颂有个典..
壹禅壹言:“禅”不可说?那么历代的禅师又是如何来说禅?在六祖慧能以前,“禅”的修行是一脉传承,到了六祖慧能开始,禅宗发扬光大,于是有棒喝、机锋、参话头、参公案,..
问: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济群法师答: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
世间人对钱财感兴趣,而学佛的人对解脱感兴趣。不过,佛教崇尚中道,学佛后也不一定要把钱财都扔进河里。因为障碍解脱的,不是财富,而是对财富的执著。——索达吉堪布..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途径,有路,人生才能走得通,才能走出去。如果人际的路没有通,做人做事都会困难重重,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能不注意。..
问:带业往生的意义?学佛之后仍在无心下造业,是否会在临终有障碍?净空法师答:造业真的就怕临终的时候有障碍,所以尽量要小心谨慎,避免一切的过失,这样就对了。无心的..
问: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济群法师答:在人生道路遇到障碍时,要越过去,确实很不容易。学佛后,虽然知道一些道理,但那是佛菩萨的境界,还不是..
问: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怨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就会受到怨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法师对此问题慈悲开示..
问: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大安法师答: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