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增法师南传佛教

佛教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因果的教学上,因果是事实,绝对不是迷信。种瓜一定得瓜,种豆一定得豆,瓜子是因,结成瓜是果,这叫因果。所以世间法,佛家讲出世间法(佛法)都是因果..

我们是有佛缘的,这需要很大的福报!今生,业力牵引着我们,能够皈依三宝,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累世播下的善种子,在因缘和福报成熟时,会如磁铁一般,吸引你来信佛、..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

古代的禅师们,为了云游参访、寻师访道,经常会到一些禅寺挂单食宿。挂单又称挂锡、挂钵,取意于将随身携带的三衣钵具、锡杖等衣“单”悬“挂”于僧堂内之钩,含有依住丛林..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

​主要佛经俗话说,佛学浩如烟海。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三藏十二部各种显密经典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在此,仅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于三藏中的经藏部分,选择显密二十三部..

【原文】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悔法门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的开示也讲到。他说,忏悔是忏悔业障,你的所观境就是业。那么这个时..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然后再把自己的声音听回去,音从耳入,这就叫做感应道交。它是创造音声:自念、自听。你把它创造一个音声再..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做师父,要出家修行,优波鞠多尊者就收他做徒弟了。我们凡夫肉眼当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心情还在犹豫:是收?是不收?就..

【原文】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业..

大家对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什么是孝?我们也是含糊笼统、搞不清楚。蕅益大师就对这个孝、孝道这件事情,他就把它详细地说明,什么是孝道。在这个孝道说当中蕅..

问: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妙境法师答:这是圣人才能这样的!已经得圣道的人才能有这个能力。这个身苦是怎么讲?就是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

问: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深重,还是修得不相应?大安法师答:这个毛病是你身体的毛病,还是你内心的烦恼呢?业障深重是我们这个时代众生共有的..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缘变」落到「分别变」,我们看第二段:分别变--谓随分别势力故变,即六七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有二类..

现在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为亡人做的事情远远不够。在我们藏地,对于如何为临终者念经,死后四十九天作哪些佛事,怎样处理亡人的尸体和骨灰,去世一周年后作什么佛..

传统的佛教也就是佛陀教育,释迦牟佛一生说法49年,讲经300余会,给社会大众讲解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超凡入圣,而他自己舍弃王子的身份,示现三衣一钵..

佛教从哪一年传到中国来,在历史上很难考据。不过应该在秦始皇,即印度阿育王时代,就不断有佛教的人士将佛教慢慢带到中国。根据历史上记载:汉明帝在一天夜晚,梦见一位身..

我们有很多观念是世间的观念,不是佛法的观念,所以学佛法就是改变我们的观念。世间的观念是要不得的,佛法的观念才是正确的。但我们本来是学佛法,怎么会变成世间的观念呢..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来有几天他都没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很奇怪,就派一个侍者..

问:我是刚入门的佛弟子,想请教师父,如何才能获得像文殊菩萨一样的智慧?妙江法师:我们常把智慧叫大智慧。我们凡夫众生那叫聪明,叫知识。不叫智慧。要有智慧,必须具备..

8月23日上午,大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6首届云冈国际佛教雕塑艺术大展正式启动。据悉,此展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此次大展主办单位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大同市人民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广泛好评,除了其盛大的规模、恢弘的气势、微妙的格式、神奇的色彩、严整的序列、有机的运行等外在形式之外,还在于它集中..

前言: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去寺庙请僧尼为亡者诵经拜忏,谓之超度。一般人却把超度两字,仅拿来当做超度亡灵之说,这种言说不很正确,超度的实..

然而,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虽已有了一千九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整个文化,也都接受了佛教文化的薰陶,佛教的根本精神,却因了民间固有的习俗加上神道怪诞的传说而湮没。故到..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

“处中得道”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修行中要不急不躁、不懈怠,这是很重要的一关。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勇猛是智慧。你要是不懂得勇猛智慧,就不会有一个不急、不躁的问题。因..

是的,因为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护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觉者,佛陀是属于宇宙所共有,佛陀的正遍觉性,是遍满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质,..

从原则上说,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戒律。但是,佛教的戒律,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佛教的戒律,是根据..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