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6年11月份进班的,在修学的这大半年里,我经常把法义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佛法是我们的生活法,我们重视生活的哪个方面,决定着我们把佛法运用于哪个方面,也决定着我..
生活如何减压?人往往因为没有认清自己,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我做得到吗?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想?压力怎么来,就让它怎么去吧。人的习性是︰从小就好逸恶劳、厌苦..
感情是什么?我们经常讲感情,文章中也能把经常看到描述感情的文字,生活中跟朋友聊天也会聊到我对我的家人感情很深。感情实在是个常见的东西。情是什么?那么先说情是什么?..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慈诚罗珠堪布2012年4月25日开示同步记录选)死亡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沉重的话题。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死亡,但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死亡。大家都对死亡很恐慌..
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有意无意的刷着自我存在感。这种刷存在感的动机,其实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于自我真正意义的陌生感,因为不了解,才会想通过各种方式..
现在有些法,只讲人道,就是有些提人间佛教的。就完全讲人道。其它道都不讲。我想这个是不究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和鬼,天神的差别就在于人有身体。而鬼没有。但鬼道和天..
问:修行人是否跟世间人一样需要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痛苦呢?索达吉堪布:修行人由于从小开始便依止上师足下,精进修法,最后到了年老体弱之时心想:我如今韶华已逝,人..
经常有人到寺庙中,求佛菩萨保佑、求法师加持获得财富,其实在佛的眼中,一个没有真正智慧的人有钱反而是祸,正所谓“天欲福之必先祸之,天欲祸之必先福之。”我们到寺庙来..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夜里跑到桥屋里躲雨,恰好碰到军卒押送犯人经过,这人听见枷锁的声响,心里特别害怕,畏缩在角落..
问:有人觉得不能让孩子太早接触佛法思想,而应该等其长大后自己选择,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心地培养,如果从小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读完大学或工作以..
人身从何而来(图源:网络)人身从何而来?下辈子做人,你准备好了吗?人,从何而来?去往何方?这也许是人类最大的不解之惑,古往今来,困扰着无数科学家和哲学家。其实,对于这..
问:寺庙中为什么要供奉四大天王,这些不是世间的天神吗?索达吉堪布:要忆念道之最胜助缘——天尊,修道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太够的,修道也需要“上保险”。为什么这..
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你不走路不行,你不勤劳不行,当然如果没有佛法,你就算自己再勤劳,舍身取身,舍弃多少的色身,经累劫的修行,你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遇到佛法了..
我们平时总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怕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所以罪障消除,功德圆满,直至成佛。经文里经常讲,菩萨对贪嗔痴慢的念头如避火坑,起心动念都恐惧的不得..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佛陀说法,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佛陀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佛法都是疗治众生身心疾病的良药,正如百川汇归..
关于疑与信的关系,以自然科学为例来说,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你心里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很多疑问。有疑问不说明你认为科学不可..
祖师思想特点二:信愿行的理论与实践⑵—净土宗教程讲记四十五善导大师的“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所谓佛法非哲学者,按哲学之内容,大约有三,而佛法一一与之相反,故佛法非哲学。何者为三?第一、哲学家唯一的要求在求真理,所谓真理者,执定必有一个什么东西为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