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阵阵,寒气袭人。静夜独坐,沏一壶热茶,看热气袅袅升起,心事也随着渐渐氤氲。纷繁的思绪,纠结的情怀,在茶的浸透下,慢慢湿润,慢慢舒展,飘飘荡荡的浮在温暖里,踌..

虽说修佛修的是我们的心,但是却是为了通过心的修行,完善我们自身的不足与缺陷,让我们成为一个完人。也正是因为人人都有缺点,都有不足,所以世人才需要佛的指引,以达到..

佛教讲“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为“缘起”,人生才有无限的机会、无限的力量、无限的潜能、无限的意义。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无限”。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无限,就毫..

笑谈人间几多苦!我们的痛苦,实际上不是来自于外境本身,而是自己内心的执著。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也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

跟一位师兄聊天,提到孩子,她既开心又苦恼。开心的是自己的儿子聪明健康,苦恼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调皮贪玩,这样下去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教育好。这位师兄的担心很..

第一言:时刻捂紧自己你的嘴,说话不能心直口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沉思熟虑,注意分寸,不说人长短,与人自然能和平相处。第二言:没..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涅槃(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

1、天地呵护之恩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恩,爱护环境,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责任。2、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人,总是要学会慢慢长大的。在成长中的每一个脚印,都或深或浅记录着您成长的尺度。阅历的广度,经历的厚度,沧桑的深度,悟性的高度,决定了成熟的程度。成熟不是三两天的..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於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

我们为什么会不自在呢?内心有绳索,不止一根,好几根,越不自在,捆绑的绳子越多,有八根绳子,给大家数一数,自己看一下有没有,叫八缠,无惭、无愧、嫉妒、悭吝、恶作、..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苏醒的过程,这个世界层层迭迭地向我们展开..

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不是因为价值的迷失,就是因为欲望的过多。少计较,多宽容,知满足,心也就闲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懂得放下,生命才会更加完美。人的欲望很..

听别人讲话,最后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最愿意听的和最不愿意听的。然后,喜欢听的未必化成快乐,但不喜欢听的一定化成了痛苦,其他的都化成了风。有时候,风都早已刮过去..

不要认为你念了两天佛就烦恼了,我怎么还发火,如果念三天佛就不发火的话,我们世界是和平的没有战争,就没有争斗没有贪,七地末后的菩萨都有粗的烦恼习气。八、九、十,三..

出家后,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这样。出家人,心宽体胖的有很多,那是一种境界。像我这样瘦下来的,我自觉作为刚出家的状态是比较妥当的,首先是饮食..

想要从心着手改变我们的习气和不良情绪,必须要从认识它、剖析它开始。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应对我们的情绪爆发,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有一种人,别人赞美他,他反而会..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有一天,佛祖在..

相由心生,心里是怎么想的,装的是什么,生活就是怎样的,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让生命充满阳光。一、心里装着嫉妒,装着算计,装着贪婪,你就走不出狭隘、猥琐、自私的阴影..

浅狭一心,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也需要包容。很多时候,外界给我们很大的影响,我们常常没有自我。我们盲目地追逐个性张扬,..

佛陀说,人生如梦幻。尤其当生命充满着欢喜和快乐的时候,要把它当成是场梦,何其困难。没有人想从美梦中醒来,更不消说视生命如虚幻了。如何分辨自己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呢..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生命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变自缘”。也就是说生命只有两个重点:一个变现,一个是攀缘..

《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

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诗词中说明人身难得,光阴..

编者按:自古以来,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太深,不肯虚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

人为啥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意图安在?啥是准确的人生情绪和人生抱负?对此类疑问的答复,谓之人生观。只需是个智力成熟、精力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

佛说:人高在忍,诸事能忍品自高。人贵在善,积德行善方为贵。人杰在悟,悟透人生则杰。英雄未必在成败,在其身体力行。人高在忍光从这一点看来,忍是很难受的事。生活,不..

若真修道人,必经魔难,不魔不成佛,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触动的一刻即震动三界,一定会有千磨万难在等着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经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