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地藏七仪轨

很明显的,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宝,绝不崇拜神鬼,但是,正信的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因为神鬼也是六道轮回的两大流类。所以,佛教所说的神不是..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

不,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是说从汉朝开始,..

是的,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有人吃..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会希望以生天为最终的目的,这是很明确的,因为除了五净居天及弥勒的兜率内院,生天尚在轮回生死的凡界。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愿解脱生死,这也是很明..

神迹,在佛教称为神通。佛教承认神通的事实,也承认神通的功用,并且,佛教的神通境界,远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

是的,佛教徒对于佛菩萨的圣像,有著崇高的敬意。不过,佛教徒对于佛菩萨圣像的崇敬与顶礼,并不像基督徒所以为的那样幼稚、那样罪恶!凡是正信的佛教徒,并不会把塑画雕刻..

是的,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此所谓自杀,是指为了厌恶此一生命的存在,误以为自杀之后,便可..

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一是肯定的,一是否定的;从表面看,应该是肯定的,从通体看,应该是否定的。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对这个问题,他会坚决地回答一个“不”字。因为,佛教相信,再过一个相当长远的时间,大约是在五十六亿年之后──一定是在地球尚未毁灭之前,那时另有一..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实践,那只算是种了一些将来成佛的善根种子,但却很难得到即生的利益。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

当我们尚未解答这个问题之先,应该明白一下苦行两字的定义。一般所说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为手段以解脱为目的而言。从原则上说,这个观念并没有错,若从出发点上说,却大..

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见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地所谓“敦伦”,他们在偏狭的家族观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不孝..

在上座部的南传佛教,由于特别重视比丘的身分,无形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为佛陀对比丘们常常告诫女色的可怕,女色是魔是蛇。其实,佛陀的本怀未必重男轻女,因为色欲是属..

弟子:我在师父开示(手机下载《天天佛》即可获取全部学习资料)里看到读金刚经求菩提,如果众生有所愿求,那就厚着脸皮向地藏菩萨求,如果求金刚经反而是一种暴殄天物,对..

两名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的“高僧”,声称来自佛教圣地九华山,以“烧平安香”、“刻功德碑”等名义“化缘”。短短5天内,10余名老人相继上当受骗。5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

不。佛教决不勉强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才是佛教建设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对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将无以为生。相反地,佛陀却曾积极勉..

“异教”Heathenism原是犹太人及基督教给异民族的鄙夷之称,我们借用代替“外道”,但不作鄙夷想。佛教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教没有这种种族歧视或宗教歧视。宗..

佛化婚礼,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找不到明确的根据。所以,佛教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婚姻,都会受到佛教的认可。佛教严禁私通,私通在佛教称为邪*,是犯罪..

佛教不承认基督教所说的“原罪”,所以也不以为婴儿的罪恶性,如果婴儿有罪,那是他们在过去生中的行为造作,薰附于他们的生命主体──八识田中,佛教称之为“业”。所以,..

这在佛教界中,尚是一个未经讨论的问题。根据佛教的基本原则来说,只要不犯堕胎杀生戒,节制生育是不必反对的,为了子女的教养及生活的负担,节制生育是道德的。正因为佛教..

佛教是崇恩主义的宗教,父母、众生、国家、三宝,称为四恩,孝养父母、广度众生、爱护国家、恭敬三宝,不是为了求取什么,完全是为了报恩的动机。所以对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佛教,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宗教,所以佛教徒们,不会有政治的欲望。但是,政治的原则是治理众人的事,佛教徒既然也是众人之一,自亦不能脱离了政治而生活。政治,应该分为政权..

从佛教的本质上说,从佛教的史实上说,佛教确是世界各宗教中最最爱好和平的宗教。佛教主张慈悲主义,能给予他人乃至一切众生之乐称为慈,能拔济他人乃至一切众生之苦称为悲..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佛法虽只有一味,由于接受者的程度──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佛经中..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载,是在佛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虽从律部中可以看到,佛陀时代已有了成文的经卷,例如根本有部律卷四十四、卷..

这个问题应当分做两面来讲:一面是否定的,一面又是肯定的。现在的一般年轻人,都在诅咒佛教典籍的难懂难读,那是由于他们看的佛书太少,同时也没有看到大部的佛经;比如大..

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教,也是办不到的。所..

不。佛教虽将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称为“外道”(是指不向内求明心见性而朝外求神鬼的赐予),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各该宗教的应有价值,佛教将宗教的层次分为五乘,已如上文..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