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动画释迦牟尼佛度化的一生


公元前544年,人类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诞生在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城,那时他作为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梦见一头大白象而怀胎,在赶回娘家生产的路上于兰毗尼园中将他生下。

悉达多太子自幼过着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优越生活,十六岁时和拘利城的耶输陀罗公主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罗睺罗。生活奢侈舒适的太子一直以来都不知人生的痛苦为何物。有一次,他在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了衰弱的老人、痛苦的病人和下葬的死人,这才明白了“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痛苦,于是,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十九岁那年,悉达多太子终于下定决心,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与亲情离开了王宫,到森林中做一个修道者。他四处参学,寻求人生的真谛。悉达多的父亲净饭王派遣大臣想把太子带回家,却被他坚定的拒绝了。

悉达多在尼连禅河的森林中,以种种难以想象的苦行修行了六年。有一天,极度虚弱的悉达多晕倒了,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他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了脱生死的根本觉悟。于是,他接受了一位牧女供养的乳粥,恢复了体力,在河水中洗净身体后,来到菩提迦耶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下。他在座上铺了青草,一心端坐树下。

就这样,悉达多禅定了七天七夜,摧破了一切通往菩提之路的魔障,终于大彻大悟,觉醒成佛,号“释迦牟尼”,时年三十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他在天神的请求下,开始为众生说法。他先后在婆罗奈斯的鹿野苑、王舍城的竹园精舍、舍卫城的祗园精舍等地说法,制定了戒律,建立上千人的僧团。他著名的上首弟子有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迦旃延、阿难陀等等。

释迦牟尼成佛后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从不休息地向众生说法,直到他七十九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四处传教。受他教化的的弟子中有国王、贵族、军士、商贾、也有妓女、乞丐、贫苦大众;还包括他的养母、妻子、儿子,后来也都成为他的学生。无论贫富贵贱,释迦牟尼佛都平等无碍的慈悲对待,用种种善巧的方法教化人们从痛苦烦恼解脱。人们尊敬的称他为“佛陀”,即觉悟者。

释迦牟尼佛向众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真相,指导众生放下贪嗔痴,修持戒定慧,彻底转变人们对世俗的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而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解脱。

公元前485年,七十九岁高龄的释迦牟尼佛即将进入涅盘,他在拘尸那末国的娑罗树林中头向北方侧身而卧。此时,他依然谆谆不倦地为弟子们做了最后一次说法,还收下最后一个弟子。之后,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不可思议的涅盘境界圆满结束了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佛陀涅盘后90天,由大迦叶、阿难、优波离等五百大阿罗汉的常随弟子,共同完成了佛经的第一次结集。在后来的几个世纪内,佛教徒举行过多次结集大会,汇集成今天三藏十二部佛教经典,使佛陀的真理言教能够流传至今。

2550多年来,依佛陀教法修行而得救的人数,实在难以统计;受佛陀之光庇护的人们,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释迦牟尼佛用他完全无我利他的言行,树立起了人格的最高典范,成为众生的救主和伟大的导师!

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头说的,这一段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他修什么成佛的?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话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没说过,就他说出来。印光大师看到这个《要解》,赞..

现阶段,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会经常去谈论自己的职业规划,社会上也经常会有人去谈论自己的生涯规划.....那么,师兄们都是如何经营自己的一生呢?你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如何..

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在哪呢,有的说是在极乐世界,有什么根据吗?您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哪吗?释迦牟尼佛从成道的那一刻起,就没有生灭的这样低级的生命状态了,他已经进入到..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教度化众生时,也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而他这套观机逗教的教育理论,就是四悉檀。悉檀,梵语Siddhanta,有宗义、遍施和成就的意思。以四悉檀..

很难得,大士阁有这么多善根深厚的同学,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回头。但是,像开示法师所说的,要禁得起考验,那就是要养成像海贤老和尚一样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任何境界都如如..

释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很年轻,十九岁他就搞清楚、搞明白了,把王位放弃,荣华富贵放弃,去求道,求什么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释迦牟尼佛用哪一个法门成就道业?《..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这实实在在是四十八愿里面第三十五愿、三十六愿这两愿的成就。三十五愿是「一生补处」,三十六愿是..

一自述:我是一名佛弟子,皈依佛门已久,几年前,我的生活碰上了一大难题,始终解决不了。就是我的丈夫,我丈夫是一名司机,长久枯燥的生活和职业环境,使他变成一个暴躁的..

佛教依“折摄”二义,立方便多门:何谓折?折者,折伏恶人。……盖在家大权菩萨,为折恶利生故,虽执刀杖乃至斩其首,于戒亦无犯,反生功德。因恶意而杀,皆知不可;因善意..

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个性太刚强了,你跟他讲他也不听,是不是!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从地踊出大菩萨,跪在佛前说:这个声闻人习气没有断,他不敢承当这件事,娑婆世..

“自他依靠此实执,周而复始入有海”,直接点出了一切众生流转在轮回当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众生为什么会流转轮回呢?主要是依靠实执或者我执。讲我执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

我们嘴巴里讲学佛,哪一天真正地跟佛学过?那学佛学的什么?学佛的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我们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没有分别,怨亲平等..

《法华经》第七品是化城喻品,化城是假的,不是真的目的地,好比文学上描写的海市蜃楼,又如电影上的亭台楼阁都是画的,不真实的。中国小说《西游记》上讲,唐僧取经到了小..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代表慈悲的菩萨,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观其音声即得解脱”的大悲精神不仅构成了大乘佛教的根基,也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广泛民间信仰中奠定了华..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

农历二月初八(2017年3月5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释尊降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生示现,目睹老病死,舍弃王位、..

在佛的眼中,每个众生都如一个透明的水晶球,任何起心动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佛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会因为你遭受苦难而同情你,也会因为你获得快乐而为你高兴,但是..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意还是落魄,最后,都要死去。或者,您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我,已经死了,化为尘土,了无痕迹;写下这些字的时..

有些道友引用印光大师的教言,说禅宗、密宗的即身成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成佛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见性成佛,而不是现身成佛,现身成佛的只有释迦牟尼佛。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

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

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冤亲债主,他们来干扰,现在这个事情确实有。这些冤亲债主多半在恶道(三恶道),他们向往的是《十善业道经》、《地藏经》,能不能念?可以念。每天念个几部..

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因为念佛法门著重在心地起修。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心同佛,..

如何善巧方便度化各类众生如何善巧方便度化各类众生如何善巧方便度化各类众生如何善巧方便度化各类众生

我们要记住,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成就?问问自己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听话,是不是真干?听谁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真正有这样的人,找不到老师了,到哪里去找老师?自己具足这..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

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此一习俗来自于佛教。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中诞生。该城的国王—..

回归佛陀的最初教诲,回归最本原的佛法。看佛陀如何透过纷浊,追寻世界与生命之永恒真相。为什么在中国儒、释、道三家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美轮美奂、举世无双的文化传统?..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咒语:嗡(wēng)牟(móu)尼(ní)牟(móu)尼(ní)嘛(mā)哈(hā)牟(móu)尼(ní)耶(yē)梭(suō)哈(hā)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也..

虽然我们的寿命极为有限,而且正不断迈向死亡,但是如果有时间来修持佛法,依靠佛法的力量,也许能脱离死神的掌控,获得一定的生命自主权。然而我们忙碌一生,几乎没有修法..

为什么知道一定要万缘放下?菩提心开悟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万缘放下;还会起心动念、还会分别执着不行,这凡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