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轮回故事

佛陀不去定义一份感情,这是爱情,这是亲情,这是友情,这是婚外情,等等;他只是体验,他只是体验那个发生。不管什么样的感情,他只是体验:这是受,这是想,这是行,这是..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

经常会有佛友,在向我们提问的时候,喋喋不休地跟我们提他以往的故事,特别是感情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听这些倾诉,但往往也要让他们把话说话。过去的事情都发生了..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历程。曾有一世转生为一位太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萨埵王子和两位哥哥一起外出游玩。他们来到一处竹林,见一母虎新..

大部分人对佛教不是很了解,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就只是知道佛教吃素,不杀生,知道佛教修行,但是并不知道修行的目的和方法。佛教起源于释迦牟尼的慈悲心,目的是让人们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

修行就是心灵的跋山涉水,每个人都应该时时省察自己所处的境界,立志,发愿,精进,解脱。宋代青原行思禅师说,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悟渐深,..

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开创了真正中国化的禅宗。2、惠能(今广东省新兴县)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岁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于岭南新州,..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一回事。所以当我们参学时要认识到,你若没有真参实学,肯这么做吗?不肯的。随便做哪件事都要真实心。我们成佛做祖,..

一努力办道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我们)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

常住,在佛教中有多种解释,一是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二是佛果;三是寺院财物。常住之「法恒常永住」常住,是指永恒的法身慧命,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法华经..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佛教通常将木质坚硬不朽、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辟邪迎祥百毒不侵的沉香、檀香、紫檀、绿檀、黑檀,称为“佛教五檀”或“圣檀”,并认为用这五种檀木所制作的佛珠为..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现在让我尝试来讲解一小段经典给大家听,这只是一般普通的佛法;相信各位也曾经听说过,但却是本题的另一要点,而且..

阿兰若是梵语aranya,有的经中写做阿练若,翻成中文为:闲静处、寂静处、空净处、无诤处等。在《大智度论》中说:阿兰若即远离处,离村最近二里,能远益善。去村一拘卢舍。..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说到中国人学佛法、读佛经,首先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因为我们所熟读的佛学经典大都是他参与翻译的,而他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我们晓得鸠摩罗什法师..

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谛概说「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