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明月法师

学佛道友在修拜忏时,若无明师指导,往往不知如何说罪忏悔,而这又是消业灭罪的一个重要程序。近读宣公上人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感觉文中对此问题指导明确,很有特点..

佛教的教法可以涵盖许多不同内容的层次,从民间信仰的层次、高级宗教的层次、哲学的层次以及到达实相无相的层次。若从实相无相的层次而言,这是佛教的根本,也是佛教的基础..

济群法师答: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养小动物获得生活乐趣,并成为业余爱好。但我们可曾想过,把小鸟关在笼内限制自由,是对它正常权利的损害。所以,菩萨戒规定,家中不可豢养狸..

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魔强法弱、去佛甚远的末法时代,可是在不幸之中又幸遇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既省钱,又不费精神,很容易而且方便,因为念佛就能成佛。为什么念佛会成佛呢?..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仍然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取舍,此处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初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我要怎么修行?要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做多少功课合适?一起来看!什么是修行?佛教讲的修行,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这些形式帮助我们引发..

末学,有多义。如《庄子》中“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里的末相对于本,庄子认为德教等是根本之学,而兵刑等是枝末之学,此谓末学;又如《史通·惑经》:“岂..

《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智的行为通常被愚者嘲笑,智者所喜。我们是希望成为智者之友,还是获..

定弘法师开示:可以供养之后,如果是自家的,在家里亲人们分享都可以的,这道场也是这样。特別讲到在三时繫念里面,师父有提过,供养这些食品,大眾可以分,但是这主法的法..

人本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红尘,思想一旦成为高峰,站在上面俯视芸芸众生,便有了超脱的意味。站在人类思想高峰的人,普渡众生,便成了佛..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

《圆觉经》: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后注】: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说:虚空中实..

梵钟的产生是佛教东来、寺院兴起的产物。梵钟就是佛钟,顾名思义是供寺庙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另外诸如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所以,不同用..

虚空藏菩萨,又称为虚空孕菩萨,他具足福德、智慧二种宝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广大,所以称为虚空藏菩萨。他能出生无量宝物,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求,所以他是最根本的财宝本..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佛教徒拜见长老高僧,礼敬诸佛菩萨,在不同的场合,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有各种不同的行礼方式。这里包括了从简单的合掌到复杂的行十方礼。合掌以两掌相合,十指相..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关于昏沉和掉举的过失,《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一个人打坐经常昏沉,如果不去对治,以后脑袋会空空、钝钝的,讲什么都听不懂,经常串习这个痴心所,将来可能会到畜生..

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在饥荒的时代,有一个母亲,她要去外面找饮食,临走之前,用这个沙,用这个布袋绑了沙挂在梁上,告诉这个女儿说:你来看看哦,这个是稻米哦,你不要哭..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灭,祇益劬劳,终成轮转。如牛坏车,古有明喻。今专念佛,发愿往生,生彼国已,华开见佛,识自本心,本自不生,生亦何..

问: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吃养饲式鸡蛋和牛奶是不是破戒?大安法师答:你如果有病,这个药酒是这样的:如果是医生的处方里面非得要用酒才能够治..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要被它现象所迷惑。《楞严经》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超越时间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不可能起颠倒,不可能。什么叫现量境?它是什么境,就是什么境,没有个人的分别。虚云老..

我们在长时间地修,无量劫来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疲厌心,望不到头,佛道长远。所以这个法喜充满、这个胜解,包括大家来听四十八愿,一定要有胜解,对四十八愿要有胜解..

这个地方的因缘观强调对治,对治我们的爱取跟我见。这个理观,它的心是平等的,就是我们先把心带回广大的清净心,然后再面对因果的水泡,这个时候是不取不舍的,是平等的。..

问:如果有人对此世间的苦难已经刻骨铭心了,内心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心,真实愿生极乐净土,但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深,这样能感佛来迎吗?大安法师答:若生起真实厌舍娑婆、欣..

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

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其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譬如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略、战争;在这人心慌乱的时候,从..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

说到轮回,我们往往联想到前生后世,以为那是玄妙而不可知的另一重世界。其实轮回的内涵不仅于此,从广义上说,轮回就是一种心理重复。所以我们不是此生结束之后才去轮回,..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