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无我境界

问: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数量的,有追求质量的,哪种念法更易成就?大安法师答: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你只..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

一、三宝为依怙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病人,病因甚众,略述有二:一者知见上的颠倒。将虚浮幻化之身心外境执著为实有,不了自性妙觉明体中,求其顺逆迷悟生..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只有人能修行解脱,所以佛陀慈悲开示,要佛弟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他人的生命。当今世界..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湖北黄梅四祖寺方丈净慧长老、生活禅夏令营创始人于..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

摘自《皇帝与和尚》自从周武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极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谈到复兴佛教的功臣——隋文帝,他的出身和童年生活以及如..

引论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世称濂溪先生。著作今存者有《太极图说》及《通书》..

谭嗣同(一八六五年──一八九八年),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年少之时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甲午战争后,谭嗣同象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忧国..

人物简介——罗伯特·巴乔出生在亚平宁半岛,当代著名足球艺术家。他以那双蓝色而忧郁的眼神,以意志坚强的球场救世主形象,和他那段史诗般的悲剧经历,赢得了全球球迷的热..

一佛法自西汉传入中国后,总的说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一致尊崇与鼎力护持。著名的,如梁武帝立佛教为国教,四次舍身佛寺,布施大量财物。他倡导茹素,下诏编制《梁皇宝忏..

早年鲁迅在自然观上,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对以神学为本的宗教,他又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特别是对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更是有着充分的了解和..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的教理有「四谛」..

借齐秦在京宣传演唱会期间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跟踪采访,并将从性格、音乐创作等不同方面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报道。??失去自由:是一种惨痛教训少年时代的齐秦,当然没有现在这..

满清人关后,对佛教极为重视,这与清朝前期的几位君主宠信佛法不无关系,清世祖就是其中的一位。清世祖(1638-1661),也就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福临,是清兵..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

佛教在这个人间不是八十年、八百年、一千八百年,而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佛教被我们整个人类的实践证明它是千真万确的,它是救苦救难的。每一个生命从小孩子诞生到老..

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众:积极的)。佛教是迷信,还是智信?(众:智信)。有人不了解佛教,开口就说佛教是迷信,他不了解也不研究,佛教是啥他也不知道,就判断佛..

问:大家都在讨论2012年世界末日的课题,那么请问佛教如何看待这个2012年,世界末日的问题。传喜法师答:进入2011年之后,世界各地区都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近些年来,社会..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我们用..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大家还可以依照佛法来修行,还有希望开悟证果成佛。身为出家人必须要抱定一贯的宗旨,即使横逆交加,仍然百折不挠。不..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

南传小乘的佛诞日和北传大乘的佛诞日,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一天,只要虔诚纪念,庄严礼拜,就是佛诞日。因为法无定法的缘故,若是专在这些事情上研究,把头发累白了,眼睛..

佛教慈济功德会,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念,服膺印顺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之志节,从事济贫教富之志业。因此,我们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与乐..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物都能抱持感恩与宽容的心去善解,就能提升到无忍的境界,常保欢喜自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发生冲突时,都自认..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人受到后天社会习气的薰习,使得习惯变坏了。若不能顺于自..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