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pāramitā),又作波罗蜜多,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行者乘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故曰到彼岸。渡彼岸者,由以妄为我,随心四..

佛教徒犯杀盗淫妄,不通忏悔直入地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问: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及至杀盗淫妄等,所做恶业障碍往生否?大安法师答:《观经..

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再皈依..

悲观的意思(佛教解释)悲观,一般指消极失望。在佛教中是五观之一,出自《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即以悲悯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这里的悲观不..

1、《梵网经》中的五荤《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2、《楞严经》中的五荤《楞严经》曰..

退转,指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或是退失已证得之位。又称退堕、退失。怀感大师《释净土群疑论》卷四总括为四种退转:1.信退,它指十信位中之前五心位,此五心位犹..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

称名,指称念佛的名号。诸佛诸菩萨之名,虽尽可称,而通常多称阿弥陀佛之名。往生要集中本曰:“问念佛三昧为唯心念为亦口唱?答如止观第二云:或唱念俱运,或先念后唱,或..

心地,一般指人的存心、用心。在佛教中有两个解释,一是指心能生万法,如地能生万物。二是指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名心地。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

禅林的读音是「chánlín」。禅林是佛教寺院的别称,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语出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禅..

三毒是指「贪毒、嗔毒、痴毒」,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即危害心灵精神健康的三种病毒,它是毒害众生出世善心的各种烦恼中,最为强大的烦恼。时时都在..

智慧,梵语“般若”,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佛教谓超越世俗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也是抉择善恶、决断行为的能力。有了智慧,遇事就知道如..

法忍,即忍耐自风雨寒暑饥渴等非情法来之苦难。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能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

相违,因明用语,指两相对立而相互违反之意。如苦与乐、明与暗、冷与热、大与小等。因明论式常用此一用语表示两项意义相互违反冲突之情形,如相违因、相违决定不定过等。正..

无上士(Anuttara)是佛的德号之一。佛有十种德号,分别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上士这一德号主要反映的是佛境界的..

无央数劫表示的是长到没有办法计算的时间,在佛经中常见。央是尽的意思,无央就是无尽,劫是用来计算一个世界从形成到毁灭所用时间的单位。所以无央数劫就是无尽的劫,也就..

我希望能谈一下成为素食者的问题。要谈太多关于素食,也就是放弃吃肉的问题并不容易。我认为了解该如何看待吃肉一事,并付诸实际,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应该要开始说了,..

僧众,是指出家人的团体,是我们学佛路上的向导。僧为僧伽之略,多数之比丘和合为一团也,译曰众。僧众为梵汉双举之熟语。名义集七曰:“普集僧众。”《楼房经》中说:“若..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

什么是机缘?机缘的意思「机」是根机,「缘」是因缘,即众生信受佛法的根机和因缘。《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佛世尊无有分别,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

“人间佛教”是20世纪初,太虚力倡改革的佛教,是佛教复兴运动中具有革命性的一次,现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佛教在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条崭新的线路。它既是对..

色法,是指物质现象,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环境。泛指有质碍性之物,即占有一定空间,具有自他互相障碍,及会变坏之性质者。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

佛教作为一门以哲学为理论依据,心理学实证为手段的无神论宗教,最初只在上层社会传播。说是众生平等,实际上最初基本都是在王公贵族和商人中间传播。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

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高功能人士开了天眼,能见常人所不可见的东西。其实,“开天眼”在佛教之中,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境界。佛陀在诸多佛经之中,提到过“五眼通”的概念,其中..

依据《长阿含经》说:“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悉达多太子..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

何谓“焰口”?佛教中的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式。经中说:佛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为诸比丘并诸菩萨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闲静处习定..

这个问题有些好奇的成分。如果仅仅是好奇,回答的价值就不大,因为佛法主要是解决人的生死根本问题;如果因为好奇而想了解佛法的一些内容,产生信心,那也很有价值。这里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