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尊胜佛母心咒


唵wèng普pǔ隆lóng娑suō哈hā 唵wèng阿ā弥mí达dá阿ā优yōu达dá底dǐ娑suō哈hā ◎此尊胜佛母是主长寿及净障的女本尊。 ◎听闻此咒之有情,永不堕恶趣。天神亦不堕畜生道。 ◎洗身、穿净衣、受八戒,并持此咒一千遍。即使应命尽,亦能延长寿命,净除无明障,消除疾病。 ◎在动物耳边持咒,令闻者,最后一生为畜生。 ◎重病临终前,闻此咒,消病障,不堕恶趣,往生净土,不再胎生。 ◎持咒二十一遍,吹气于芥菜子上,洒于重大恶业有情皮肤或骨头上,有情立即脱离恶趣,转生善道。 ◎将咒放于塔内,屋内,屋顶幡旗,或身上,触影及风吹,皆除恶趣业。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佛学讲座’于红磡体育馆连续举行三天。讲座圆满后,大师又应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先生之邀请,于十一月..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我都有一些期许和信仰。一般人除了信仰宗教以外,有的人相信金钱万能,有的人相信权势有力,有的人相信情爱美好,有的..

人在世间生活,少不了衣食住行等资生物用,此中没有一项可以离开经济;所谓「一钱逼死英雄汉」,可见金钱对人的重要。甚至人类从蛮荒时代就懂得以物易物,后来走出蛮荒,经..

生命的诞生是宇宙间最奥妙的事,每个生命从降诞开始,莫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奋斗,从而带动世间的欣欣向荣,这是值得歌颂的好事;但有些生命为了自己的存在,不惜伤生害命..

这个世间,战争与和平永远都纠缠不清。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因战争而导致的人命伤亡、财产损失、建设摧毁、经济困顿、文化破坏..

人是信仰宗教的动物,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orenKierkegaard,1813-1855)说:「做人就是要做宗教徒。」他认为「如果不信宗教,不如去自杀」。这句话说得或许稍嫌偏激,对无神..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区,往往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但是时代走到今日,社会发展迅速,天天如同过年,于是有越来越多人在饮食上,不再以饱..

随着科技与物质文明的繁荣发展,现代人的物用生活愈来愈丰富,但是相对的,人心并未因为物质丰厚而获得满足与提升,反而愈来愈贫乏、空虚,甚至感到不安、恐惧;尤其社会结..

大自然与生物之间,原本是和谐共存的,但是,随着人类生活的方便,物质的富裕,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已逐渐荡然破坏。全球环境的变迁,如气候暖化、空气水质污染、海平面上..

「管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热门学问,可以说任何事都能和它沾上边,如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仓库管理、人事管理、情绪管理等等。其实只要生活在团体里,小至家..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对年轻人是否重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年轻的时候就要将基础打好。」这是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于二○○五年五月廿七日,在佛光..

现代是一个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实在说,佛教的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人人和佛陀共有的佛性,这就是民主的精神;受持五戒,就是对人尊重,不任意侵犯,这就是自由的意..

第一篇空壹·前言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当初佛陀在菩提..

第二篇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

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

壹·中道的意义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的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我继讲佛教的生命学之后,今天讲佛教的生死学。过去有一些人,忌讳谈生死,其实,你忌讳也没有用,生死是一个很现实..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从今天起,用三天的时间,今天第一天讲佛教的生命学,明天讲佛教的生死学,后天讲佛教的生活学。佛教里面常讲世间、..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家晚安!阿弥陀佛!我们的佛学讲座,一年一次,好像是香港佛教徒一起过年、过节一样,大家都感到很高兴。我到香港来,..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大家晚安!今天跟各位讲佛教对环保的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也跟昨天、前天一样,我们对环保也提出十个问题。这个地球,我们居住的世..

第一篇涅槃寂静壹·前言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妙的义理,被世人严重地扭曲、误解,甚而形成对佛教的戏谑。譬如「涅槃」本是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圆满幸..

第一篇苦乐交集壹·人生之乐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

第一篇三界二十八天壹·前言古德说:「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入。」又说:「一念觉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堕入轮回。」「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

第一篇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壹·前言净土思想并不仅属于净土宗,也不只局限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论》这三经一论的宝典;在许多..

第一篇从人道到佛道壹·前言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第一篇四恩总报壹四恩总报的意义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因缘和合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因缘条件。以人类生存的条件来说,父母生养我们,是亲情因缘;师..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1前言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

第一篇皈依三宝壹·前言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它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

第一篇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壹·前言佛陀将宇宙万有的事物,归纳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质现象与精神活动。但是众生根器不同,迷悟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心法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