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 戒律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目的。其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寿康宁、..

僧团的健全,须赖规矩秩序的建立,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

那首先我们需要有戒,戒律。戒律是什么呢?佛教的戒律,尤其是大乘佛教的戒律都是,第一个它是非常开放的,第二个它是非常非常的人性化。它没有那么的教条,这个里面没有什..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需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

从前有一个很穷苦的修行人,没有人供养他,一个人生活,吃饭有一顿没一顿,衣服破烂不堪,于是他决定自己闭关,修黄财神的法门修了很久,依然贫穷潦倒。但是仍然精进不断,..

【原文】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用外道炼丹运气等工夫,则成邪正不分。或至以邪为正,以正为邪。此种人千万不可令彼混入。若先曾学外道法,后知非正道..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命脉,如果做不到这“两个字”,祸患就来了!“戒律”「戒律是佛法的命脉。」也就是说,如果世间还存在戒律,代表佛法还在世间,如果戒律消失了,就算是..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你想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你想知道..

合掌的礼仪,咱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略,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

佛门五堂功课之晚课一、《楞严咒》全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出自《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二、《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

菩提静修营中,有些营员已经修行多年,有些营员却是刚开始接触佛教。其中有一部分人对基本的佛门礼仪还不太了解,从早到晚住在寺院中,生怕自己不懂规矩,有点惶然。我们根..

所谓“称谓”也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一般人以为,出..

文|高静对我来说,寺院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几乎每去一个城市,都会去寺院里拜拜,然后静静地坐会儿,有种回家的感觉。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是个懂得佛门礼仪的人,在学了..

随皈依而行持,也就是经典中所谓的皈依戒,或皈依的学处。这种学处在《大涅槃经》中是这样讲的:皈依佛陀后,此人则为真正的居士,从此以后任何时候也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

万万没想到,疫情之下,合十礼火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的日常问候习惯,比如握手、拥抱、亲吻礼等,正在发生改变。据媒体报道,英王室成员一改传统礼仪..

皈依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平安与自在。有人以富贵为皈依处,就认定富贵能带给我平安与自在。有人以权势为皈依处,认为权势能带来平安与自在。有人以爱情为皈依处..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6期 1.灌顶和密乘戒的关系是什么? 2.受过密乘戒后,可以告诉周围人吗? 3.如果觉得有师兄破了密乘戒,该如何与他相处? 4.进入密乘后因为失..

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佛教以“戒为无上菩提本”[1],通过作为行为规范的戒律来体现佛教作为人类道德源泉之一的价值,故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

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严耀中[上海]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唐代在家信佛妇女受的主要是菩萨戒,严格地将戒律约束着自己的家庭生活,从生到死,自始至终。最普通的如不..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建立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是宗教的普遍特征。前者就精神而言体现着宗教间的共通性,后者,包括由此订立出来的仪轨,却是把不..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5期 1.如何理解“要发菩提心,就要守菩萨戒”? 2.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受菩萨戒是必须的吗? 3.没有受居士五戒,能直接受菩萨戒吗? 4.受持..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4期 1.八关斋戒的由来是什么? 2.八关斋戒对修行有什么意义? 3.八关斋戒都有哪些种类? 4.破了居士五戒,还有资格受八关斋戒吗? 5.守八关斋..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2期 1.怕破戒而不敢去受戒,怎么办? 2.受戒越多越好吗?受戒的等级越高越易解脱吗? 3.破戒和犯戒有区别吗? 4.破戒后最好的忏悔方法是什么..

《慧灯·问道》第五季戒律篇第3期 1.擅自修改誓言有过失吗? 2.学习《易经》会不会破皈依戒? 3.佛教徒对外宣说没有宗教信仰,破皈依戒吗? 4.皈依戒中的“不伤害众生”具..

佛门无上妙法切莫胡乱诽谤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陈士东近几年东密回传,藏密大兴,一些上师纷纷至汉地灌顶传法,密宗类书籍也相继得以出版,这本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当欢喜赞叹..

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高明道中国佛教寺院里,僧众早晚固定都有「课诵」,甚至也有优婆塞、优婆夷在道场跟着师父们一起参与抑或自己家里「作早晚课」。这在华夏佛门是三..

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周齐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佛教有戒律。这不仅在道理上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也是众所周知的。佛教的戒律,在释迦时代即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