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徒问师:师父吉祥,大乘佛教的弟子是不是应该把利益众生放到第一位呢,请您慈悲开示。师答:虽然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帮助、利益他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前提是自己..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

问: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能解脱,为什么非得依靠菩提心?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菩提心。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过:“这样的菩提心已经..

忏悔(资料图)罪障这个词,指的不仅仅是业障,它是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所有障碍的总称。第一个是业障。我们所做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

知足常乐(资料图)我们经常劝人说要“知足常乐”,但是到底哪些方面应该知足,哪些方面又不应知足呢?在佛经中,佛陀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佛言:“比丘当知足,何等为当知足?..

问:如何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否是大乘种姓?索达吉堪布:什么样的人有大乘种性呢?有两种情况:按照《入中论》的观点,当你听到般若空性的法音,欢喜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这是..

问:大乘菩萨依靠菩提心来断除烦恼,小乘是依靠什么呢?索达吉堪布:阿罗汉的相续中应该是有菩提心的,只不过小乘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而已,不然的话,我和我所执是无法断除的..

独留此经,这部经特别重要,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留下来这些《大藏经》,这经典,佛一生就讲一次,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多次宣说,不止一次。《无..

梦(资料图)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

末学先恭录一些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关于读经的菁华开示,愿我们一起精进读经,同受法益,相互分享各自的读经心得,共同进步,往生极乐~1、老法师开示:为什么教先念经,不教先..

1.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2.佛说: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

大乘经典是佛对哪些人说的?耳熟能详的《法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在读诵的时候,不知是否有人会与我一样存在疑点:声闻人以学修小乘佛法为主要,但..

在《菩提心论》里头说了,“至理无言,大道无相”,就是真理不应该用语言来表达,大道是无相的,因为我们众生就执着这些东西。你看在《中论》里说了,“不生亦不灭,不常亦..

问:对于开始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而言,今后的人生应如何定位?索达吉堪布: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今生和来世比较起来,我要对来世重视。当时有些道友对这句金刚语并不是很理解..

第三届国际佛教大学联盟研讨会开幕式2017年五月六日上午在曼谷举行,泰国新任僧王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佛教大学联盟代表与会。六日下午,以“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示:“善信檀越发心布施时,有四件事能具备布施的功德。哪四件事呢?一、选择适当的因缘,不在不适合的情况下布施。二..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

问:从行持上看,绝大多数宗教都劝人行善,大乘佛法这方面有何不同?索达吉堪布:道教修行善法,基督教修行善法,佛教也修行善法,除了穿着方式不同以外,外在的善法形象似..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善: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则废恶以修善。定善包括十三观,..

问:大乘初学者如何让善法方面的心念不断增上?索达吉堪布:由于自己前世的发愿力和佛陀的加持力,今生我们才有了修持善法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定要抓住,不要认为今天对佛有..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

问:一个人如果接受大乘佛法的教育,主要是哪些方面的素质会提升呢?索达吉堪布:受过大乘教育的人跟一般世间人相比,在智慧和大悲两个方面远远超胜。在智慧方面,他们从来..

比丘(资料图)依止三宝为自心清净成圣道之因,而非依止三宝为挑别人毛病、污染自清净心、造地狱业之因。“于三乘中,随所欣乐,速能趣入成办究竟。是故真实求涅槃者,宁舍身..

一般来讲,我们已经进入一种生活的悖论模式。一般是拼命赚钱,一边是拼命消费。所有赚的钱永远不够花,因为欲望太重了。人的欲望是整体的,比如吃的欲望重,看的欲望也重。..

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作为佛教徒,不是接触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学密宗的,也不会因为接触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学显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乱正教,以自爱乐令他转。”“菩萨藏”就是指“大乘”,“深广法”也是指“大乘”。天台宗讲的“藏教”、“通教”、..

菩提心(资料图)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生起的,先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十法经》中开示的生起菩提心的四种方法:第一,了解菩提心的功..

《善生经》云: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这个族,就是族人的意思。现在族人这个观念在我们东北比较淡,在南方,还有山东这一带比较多,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