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

持戒,要清净。持什么戒?“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保证跟你接触的人对你都很欢喜。“三皈”是榜样,我跟谁学?跟佛学,跟法学,跟比丘僧学。这个里头要注意的,..

教化众生第一个目标是劝信,进一步就是修行。「盖叁辈往生,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今云修菩提行,即具发心与专念两要义」。发心不专念,不能往生;专念不发心,也不能往生..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

佛说盂兰盆经原文(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原文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

(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

1《金刚经》上说,谁要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佛没说一句话。佛的确没说法,因为佛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像钟鼓一样,从来没有说它自己响过,没有,你敲它一下,它就响一下,..

《教王经》中说:“所作所为数众多,一切虽然不能行,希求信仰与羡慕,真实圆满之菩提。”有很多菩萨的学处,若要行持,可能有难度。若时时希求菩提,信仰菩提,羡慕菩提,..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在藏区,有很多佛学院规模宏大,想要在那里修行,你要自己盖房子,自己解决吃饭喝水穿衣的问题,有些人没有经济能力,就无法在那里长期修行。我们小时候,经常要自己下山取..

第一义就是一念,这一念空寂,这一念了不可得。境界,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最好是不动心,你自己心稳住。天堂地狱在哪里,空空如也,自性本空。佛法里头..

佛说因果:今生的妻子,前世你埋的人;来还未报的恩。今生的儿子,前世你的债主;来追未还的债。今生的女儿,前世你的情人;来了未了的情。今生的情人,是前世的夫妻;来续..

问:师父,就是做功课的时候,有人说要众生保持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和妄想它老是在一块缠着啊?答:清净心和妄想在一起缠着的时候,就不叫清净心了。经上是让我们以虔诚心、..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

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盘,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然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

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

佛法的理论根据,以三种标准作为说服人的方便,那就是:一、现量──用事实证明;二、比量──用逻辑推论;三、圣言量──佛在经中所说。一二两点尚不成为问题,第三点在今..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观于欲性,如地狱火烧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没一切,无有慈悲。犹如罗刹,损害有情;亦如狱卒,损人手足。犹如利刀,复如魁脍,断众生命;又如碜..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问题:示现八相成道的是“平等觉”还是“等正觉”?“平等觉”与“等正觉”的果位哪一个更高、更殊胜、更究竟呢?后面还引用到上人《往生论注核心讲记》当中的一段话,我就..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会扰乱他人的心,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则失毁了菩萨的高尚行为。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中,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经典原文】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圆觉经》【佛经解释】“辩音汝当知!”佛告诉辩音菩萨,你应当知道。“一..

学习因果,便能通达佛法:佛云“以戒为师”,而戒律就是宣明因果律,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千经万论,无非三学。深信因果,自会如如不动:明了所承受的一切苦乐,都是自作自..

《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的解释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