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王经》中说:“所作所为数众多,一切虽然不能行,希求信仰与羡慕,真实圆满之菩提。”有很多菩萨的学处,若要行持,可能有难度。若时时希求菩提,信仰菩提,羡慕菩提,..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佛说因果:今生的妻子,前世你埋的人;来还未报的恩。今生的儿子,前世你的债主;来追未还的债。今生的女儿,前世你的情人;来了未了的情。今生的情人,是前世的夫妻;来续..

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盘,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然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

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

佛法的理论根据,以三种标准作为说服人的方便,那就是:一、现量──用事实证明;二、比量──用逻辑推论;三、圣言量──佛在经中所说。一二两点尚不成为问题,第三点在今..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观于欲性,如地狱火烧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没一切,无有慈悲。犹如罗刹,损害有情;亦如狱卒,损人手足。犹如利刀,复如魁脍,断众生命;又如碜..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会扰乱他人的心,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则失毁了菩萨的高尚行为。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中,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经典原文】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圆觉经》【佛经解释】“辩音汝当知!”佛告诉辩音菩萨,你应当知道。“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的解释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

《佛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

世人无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佛说罪福报应经》:“佛语阿难:‘世人无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来至于今日罪福报应,犹如掌中观宝琉璃,内外明彻无狐疑..

【经典原文】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楞严经》【经文解释】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假设他在七趣里边,得..

“如果认为修行佛法可以显示各种神变,那很多饿鬼也可以在天空中像鸟一样飞行,但这也没什么用。因此,只有利益众生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究竟目标。”索达吉堪布:大乘道的主..

不杀得长寿,不盗后大富。《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不杀得长寿,无病常康强;不盗后大富,钱财恒自饶;不淫香净洁,身体鲜苾芬;至诚不欺诈,为人所信承;不醉得聪明,众人..

《西游记》里有段情节:唐僧在长安说法,观世音菩萨变化为一个老和尚,对唐僧说,你讲的都是小乘佛法,我佛西天有大乘佛法,于是这才引出唐僧了西天取经一事。大小乘佛教有..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不仅众生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

所谓的「爱乐大乘」,那么怎么爱乐呢?对于大乘佛法,什么叫做「爱乐」?你真正爱乐大乘,你对佛法的修学你是放在心上的,无论人多人少,无论是风是雨,你都不会忘记你要修..

众生生命当中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新生命的诞生。阎浮提众生在出生和死亡这两个重要时刻,都归主命鬼王专管。他很慈悲,本愿很想利益阎浮提的众生,但是事实情况是众生不能..

佛法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础上,学佛信佛的人,平心而论,自己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没有人信的,都是张开嘴巴自欺罢了。如果你说相信,盲目信是没有用的,..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郊的耆阁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弟子在一起。与会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以文殊师利为首座。那时,王舍城里有一太子,名..

大乘菩萨戒以发菩提心为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属魔业。持戒也不例外,若发不起菩提心,就算我们能严持戒律,所持之戒也不过是世俗的戒律。弘一大师云..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佛教大乘和小乘,在教义、度化对象、价值观念、追求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小乘也叫声闻缘觉乘。小乘的度化对象主要是智力低下,胸怀狭..

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

问:仅为个人救赎的小乘(Hinayana)道中,“涅槃”(Nirvana)与解脱(Liberation)是四圣谛之一,但在广大的大乘道中似乎较不重要。答:是的。这是两个极端——世俗存在和解脱..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