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也经历过无数传奇..

核心提示:智敏上师,浙江上虞多宝讲寺住持,生于1927年。15岁阅佛经后当即吃素。1954年跟随能海上师上五台山,同年秋天由清定上师剃度。文革期间法师因遭受折磨,以致双足..

核心提示:四月初四,是金色清凉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文殊菩萨是与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并称为佛教四大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据《首愣严三昧经》、《放钵..

红尘已是夏,五台春始发;5月,一禅与您一起重走,朝圣清凉圣地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修行道场。梦参老和尚一百多岁,在五台山弘法,他说:“能来五台山,起码要修七辈子的..

轮回的过患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虽然六道之中都存在三苦,但三恶道主要的痛苦是苦苦,人类主要的痛苦是坏苦,天人主要的痛苦是行苦。什么是坏苦呢?比如在..

当今时代,很多人把大量时间、精力,投诸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纵然是佛教徒,也不懂得如何以自己的人身成办永久大利。好多人虽想修持佛法,可要么苦于没有时间,要么苦于没..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经典原文】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华严经》【经典解释】洗浴身体:沐浴不是沐身体外边的尘垢,要把心..

祸福与善恶,比丘须超越【经典原文】内心无怒火,嗔恚尽无余。祸福与善恶,比丘须超越。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经集》【白话解释】如果降伏内心,始终没有任何忿怒..

轮回如急流,务须使涸竭【经典原文】无花果树林,求花不可得。三界诸有中,不可得坚实,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经集》【白话解释】犹如在无花果树上寻找不到花朵,..

【经典原文】内心无怒火,嗔恚尽无余。祸福与善恶,比丘须超越。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经集》【白话解释】如果降伏内心,始终没有任何忿怒,如此就能将嗔恚灭尽。..

轮回如急流,务须使涸竭【经典原文】轮回如急流,务须使涸竭。比丘须弃断,贪欲尽无余。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巴利语佛典《经集》【白话解释】生死轮回如同瀑流奔腾..

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经典原文】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

问:经论中认为,有些外道的神也是佛菩萨的化现。该怎么对待?索达吉堪布:虽然按照密续、经论的观点,有些神也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但你不认识的话,就不用皈依他,这在佛经..

问: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大安法师答: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定要防止出现“以凡滥圣”的局面。《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名须焰摩天【经典原文】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

五台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你的心念文殊菩萨,接受文殊菩萨的法,一切都是文殊菩萨,所思所见的都是文殊菩萨。佛法叫无为法,无为是无所不为,你心..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名忉利天【经典原文】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楞严经》【经文解释】于己妻房..

很多学佛之人,平常总在心里问:“佛菩萨到底在不在?如果在的话,我为什么看不见?”这几乎成为每个人都会有的疑问。我的一个邻居,虽然修得不怎么样,但也从小当喇嘛,他..

法师简介:静波法师,生于1963年,哈尔滨极乐寺方丈。1986年在哈尔滨极乐寺依慈法法师剃度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5年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8月1..

如果心中生起了嗔恨,必须加以调伏【经典原文】体中漫蛇毒,药草能消除。心中生忿恚,比丘须调伏。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经集》【白话解释】如果体内弥漫着蛇毒,..

不邪淫名四天王天【经典原文】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楞严经》【..

色属无常法,随着因缘条件不断生灭变化【经典原文】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过失、不如法或者卑下的人,也不能轻易毁谤他们,在这些人当中说不定有诸佛菩萨的化身。在古印度,许多大菩萨以乞丐、..

核心提示:成刚法师,1944年生,吉林长春人。十五岁开始吃素,劝人放生。1980年在长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师出家。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深造后回到长春般若寺..

色属无常法,随着因缘条件不断生灭变化【经典原文】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经典原文】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经文解释】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不生..

【经典原文】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经文解释】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不生怨恨;如果听到别人..

佛说如果有这种心态就会常修“波罗蜜”【经典原文】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若常修习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华严经》【经文解释】“若得增上最胜心”:你..

问: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净界法师答:过人法,它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宣说自己的果证;第二个,谈论感应神通..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基本上都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认为要么是巧合,要么是别人编的故事。可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几件事情,不得..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