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泰平,雨润和适,五谷滋茂,人长八丈。《佛说法灭尽经》:“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如果把一个面包圈放在你面前,你会先看到面包还是先看到里面的圈呢?乐观的人注意的是整个面包,而..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而这三个功德都必须在所缘境中完成。问题是,你今天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之前,对于所缘境一定..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习气,把我们与烦恼相应的种种习气毛病一点一点磨掉,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趣向善法。广义的修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佛法。现实生活中的境..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华严经·净行品》:“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

烦恼,是轮回因果链上的第三个环节,主要指贪嗔痴慢疑。之前我们已经讲过,断除烦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治,一种是根除。对于我们凡夫而言,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对治”,..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爱欲为因,爱命为果。《圆觉经》:“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有不少人虽然对佛法感兴趣,但因为担心自己的烦恼重、业障深而不敢亲近佛法、皈依三宝。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皈依和学习佛法。因为皈依的开始,就是消除业障的开始,也是净..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妄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众人保任,所言皆信;二者、于一切处乃至诸天,发言得中;三者、口出香气,如优钵罗花;四者、于人天中,独作证..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增一阿含经》:“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佛告阿难:..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的感叹。历代祖师大德对此皆有..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接触、交往,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

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妙慧童女经》:“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

绝色儿媳不孝公婆,万般无奈向佛求救。生为女人之身,具有三种缺陷十种业障。不敬公婆轻慢丈夫,闻佛说法彻底悔悟。用黄金铺地建立祇园精舍的须达长者,他的第七个最小的儿..

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

一生的路过,千头万绪,悲欢离合,谁的的人生也避免不了困顿,无奈和困顿,它需要内心的简洁深沉和内敛,对生活的淡定,去化解生活的那些纷扰与浮躁,让心地回归清澈与清醒..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的念头,你的烦恼就没有了。因为烦恼..

光阴就是这样快得很,我们现在明白应该使劲地抓住它,不要浪费它。但是是无可奈何,就像眼睁睁看见他溜走,我小时候在山里面,门前是条大河,不小心把一件东西丢到河里,眼..

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因此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

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四十二章经》:“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

万般烦恼皆因心动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

佛说,我们要有八颗心。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人;清心,寻找心灵的平静;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专心,使人生更有效..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这个本来好不容易修点戒、定,积累了一点东西——积累了一点福德、智慧,你一念瞋恨心起,马上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

编者按:佛教讲身口意三业,可谓周到而又详实。世人往往只重身业,认为只有真正做出为非作歹之事,才有可能遭受恶报,至于说几句话、兴起几个念头,很难引起世人重视。其实..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