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希望我们培养的爱,不是占有或执著的爱。我们所有的人,不分老少,都有执著的倾向。占有的爱与独裁无异。我们要控制所爱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美善的感..

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先展开攻势,猛厉地刮,那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那人浑身暖和..

佛陀,并不是造世主,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荣辱;而是一位好老师,将他自己所洞彻的万法实相,慈悲地告诉我们,引导我们懂得取舍,并最终也像他一样具有通达一切的智慧。——..

佛教的信仰,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佛陀对自己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

即使佛陀身上也带有动物本性。唯一的不同处是:佛陀彻彻底底地知晓如何去照料这个动物本性。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学习做相同的事。我们不能也不该抹煞我们的动物本性,我们认..

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实做去,便有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佛陀重视的是..

佛陀无异于佛法,佛陀真实之身是法身,通过佛法,我们就在当下这一刻接触到佛陀。无论何时,只要尊敬、供养佛法,只要听闻、修行佛法,且传授佛法给其他人,我们就是同时在..

佛陀不是神,也不是造物主。他只是揭示了万法的规律,让我们去照做。假如不照做,也不是佛陀在惩罚你,而是规律在惩罚你,就像不怕火便会被烧伤一样。——索达吉堪布..

懂得感恩(图片来源:资料图)曾经有一段时期,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每到夜晚时分,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不过,隔一段时日后,这不寻常的声音消失了,却出现另一桩不寻常..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如何继承戒律,发挥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惟有认识佛陀最..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完全不同的世间百态。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看到人..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你要显发这个涅槃的佛性,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因此不取不义之财,然而,能善于理财者,却可以将世间财换成智慧法财,取之不竭,用之无尽。..

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据佛经记载,佛陀是经常教训人的,佛陀教训人的时侯,语气很重,但很文雅。如《阿含经》记载,佛陀教训人非人,非人的白话解释就是你不像人。什么..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想都是佛陀的弟子,我们做人儿女,一定认识自己的父母,身为一个佛弟子,对佛陀能不认识吗?也许你们会说,对佛陀怎么不认识呢..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感谢佛陀的慈光,十几年来,我们从国立艺术馆到中山堂,从中山堂再到国父纪念馆,为了顺应各界信徒的愿望,场地一年比一年大,听众一次比一次多,..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不能亲自瞻礼到佛陀的金容,每念及此,不禁就令人想到古..

在佛陀时代丈夫的地位崇高无比,妻子称丈夫为主子,而妻子被称为附属者或养育者,只有生小孩及养小孩的地位而已,男人可以多妾,因而女人之间常钩心斗角,敌视互恨,往往造..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的爱情应该说比较执著。我去过不少学校,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如此重视..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难忘,那就是:孙陀利毁谤佛陀的事件。孙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风月场所的女人,她听说有许多人都跟随佛陀出家,这些人当中..

典故摘自:《佛说奢弥跋宿缘经·卷二》佛陀遭外道奢弥跋毁谤,弟子们不解,为何至尊至贵的佛陀会遭遇如此恶事呢?佛陀开示大众:在过去久远九十一劫前,善说城中有一..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

问:弟子修学密宗,发现有许多学习净宗的同修,对密宗有很强烈的排斥感,甚至于出言不敬。请问密宗不也是佛陀传下来的法门吗?净宗讲念佛往生,而密宗也讲念六字大明咒可以..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如何继承戒律,发挥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惟有认识佛陀最..

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在悟道的那一年,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礼拜舍利弗尊者做师父。整个僧团中的人,每一个人都特别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的释迦佛多生多世被提婆达多所害,但是释迦佛却一直原谅他、利益他、善待他;为什么提婆达多总要害佛呢?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