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修六度波罗蜜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佛教的法门,照北传系统的看法,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在人间,弘法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成道涅盘也在人间,佛教与人间是密不可分的。佛陀为什么不在其他五道成佛?为什么不在十法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观于欲性,如地狱火烧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没一切,无有慈悲。犹如罗刹,损害有情;亦如狱卒,损人手足。犹如利刀,复如魁脍,断众生命;又如碜..

对佛道三根本重要义理,要正确认识,全面领会,并隐居静处,激发精进之力,为实现终极目的进行修持刻不容缓!宗喀巴大师的这首诗偈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强调对前..

一是眼施,时常以慈悲、关怀之眼,对待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而不以凶恶的眼神对待。这样的布施,来世能得清淨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这是第一种布施的果报。二..

“舍利子”或称“舍利”是遗物、遗产的意思。佛陀的遗物或遗产称佛舍利。舍利共分两类:即色身舍利和法身舍利。色是物质之意。物质微粒子合成之身体,叫做色身。色身是有形..

任何一种有系统、有义理的文字,都是由外举决定内涵的,经典也不例外。因此当我们了解了这一部经典的标题之后,也就会了解它的旨趣了。这里我们首先要讨论:什么是“般若波..

无苦、集、灭、道:佛法的初期,佛陀审视众生的根机,说“苦、集、灭、道”,若详细讲,很费词,简单地说,“苦因集有,道由灭成”。为什么说“苦因集有”?从无明、行、识..

问:佛陀会不会骂人?据佛经记载,佛陀是经常教训人的,佛陀教训人的时侯,语气很重,但很文雅。如《阿含经》记载,佛陀教训人“非人”,“非人”的白话解释就是“你不像人..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

波罗蜜(pāramitā),又作波罗蜜多,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行者乘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故曰到彼岸。渡彼岸者,由以妄为我,随心四..

佛教经典并非是佛亲身写的,而是佛陀去世后,佛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去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人集会在王舍郊外的七叶窟,将佛终身所说的身教结集起来..

世人无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佛说罪福报应经》:“佛语阿难:‘世人无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来至于今日罪福报应,犹如掌中观宝琉璃,内外明彻无狐疑..

这个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贵、能得大富。你有这个慈悲心来救护众生的苦难,将来你能得到大富,有这种功德。这个戒波罗蜜,你能持戒不违犯,能得..

学佛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者,世人尊称为:佛陀。在历史上恰巧和至圣先师:孔子出现在同一时代,是一位觉悟自身同时又觉悟万法的圣者。当他在人世间,亲历了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遵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

在《佛说处处经》中,佛陀讲述了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让行者得知少欲知足。二、是为了现出佛陀脚底的千辐轮相。佛陀为什么要现出脚底的千辐轮相呢?原来,佛陀凡有..

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腿念佛,妈妈生病也不..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是以这个六个法门为根本,其他所有的法门都是从这六个法门开出来的。那么蕅益大师就进行了一个汇..

【经典原文】尔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轻其愁心而语之言:咄哉!何为愁苦?如来涅槃时至,今日虽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如来如是四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

一、经书称名《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二、说法缘起佛陀住迦毗罗卫国的时候,有一个住在车尼摩迦聚落的释迦族人,名叫乞晒摩迦,对三宝有极大的信心,但他患有严重的..

《大智度论》中记载“十四难”为:“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无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无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无常?世界及我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亦非有边亦非无边?..

“佛”是“觉悟者”的意思。佛教于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早期佛像造型往往具有域外民族的特色,五世纪的坐佛,脸形瘦长,五官轮廓较深。唐代中国佛教已展出属于本土的宗派,..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第一个,他是真语者。什么叫真语呢?蕅益大师说,无有虚伪。佛陀所宣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一个是佛陀捏造出来的,都..

卫塞(Wesak)是古代印度五月的一个名叫卫塞迦(Vaisakha)的单称。佛教徒指卫塞不是指哪一个月,是指一天,是神圣五月月圆日的那一天(农历四月十五日),所以卫塞是月圆..

一、惭愧:惭愧就是自觉对不起别人,自感愧疚。一个人如果能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兄弟姐妹,对不起妻子儿女,对不起社会大众,对不起朋友;有“对不起”的惭愧心,则所谓..

勿废金刚经。这个是答复慧海居士的一封信。“《金刚经》等持诵,亦不必废”。也不能不诵喽,“但以持经咒之功德,通用于回向往生,则六度万行,皆为往生助缘,是为圆修。”..

据佛经记载,佛陀是经常教训人的,佛陀教训人的时侯,语气很重,但很文雅。如《阿含经》记载,佛陀教训人“非人”,“非人”的白话解释就是“你不像人”。什么样的人,不像..

问佛陀情为何物——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演讲〖2012年2月23日晚上〗主持人致辞:今天,索达吉堪布本来是要到厦门大学哲学系演讲,但堪布这次来厦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