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一生经历简介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而在本经中,佛陀以小鸟与苍鹰之间展开一场斗智斗勇,最终小鸟依靠自己的智慧而战胜..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根据本经的记载,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地是在“摩竭提那罗聚落”..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三不善聚就是贪、恚、痴三不善根,而善聚就是四念处。为什么?“纯善满具者,谓四念处,是名善说”。除了贪恚、..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正法灭亡的种种预言。盖正法灭亡之说,古已有之。佛陀住世时,亦对佛法毁坏之时世间种种表相已有较为具体的预..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有一天夜里一位“无烦天子”(五净居天,第四禅中的第五天)来到佛所,向佛而说一偈:生彼无烦天,解脱七比丘,贪嗔..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有一位婆罗门来拜访佛陀,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主张:“众生非..

第466经~468经:此三经与上述465经,都是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在此三经中,罗睺罗的提问是:“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

第404经~406经:404经所述佛所觉悟无边广大,然佛陀说法,是有所选择的。比如说,关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以及有着世间有无、生命是否永恒之类的话题,佛陀概不予多..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舍俗出家,乃为上道。一位天子来到佛所,向佛陀述说一事,并请求得到佛陀的解答:赖吒槃提国,有诸商贾客,大富足财宝,各各竞求富,..

《胜鬘经》课程简介释绍玄/文《胜鬘经》,全名《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是属于真常唯心系(如来藏系)的重要大乘典籍之一。「胜鬘」是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和末利王..

佛陀如何调服刚强众生佛陀要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我等刚强众生,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透顶还以为自己了不起。那要调伏刚强众生用什么方法呢?要讲经说法..

《普贤行愿品》蕴含着高深的观修原理,“是菩提心的无上观修,成佛的模拟方法”,是最直接的修行方法,影响广泛。它不仅是一种最高效率积累资粮、集资净障的方法,同时本身..

佛陀往劫的大悲愿我这两天正好在研究《地藏经》,为了要知道地藏菩萨的本愿,也在了解学习释迦佛陀的本愿。这两天围绕着《地藏经》的这样一个题目,广泛地在看各种经典。昨..

佛陀智,菩提心,笑伴人生路杨柳整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好!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南通。昨天我来到这里,看到江水在桥下奔流,感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心胸都像滚滚长江一般开..

“佛陀啊,我们回家了,您的孩子回家了!”当《佛陀啊,我们回家了》这首歌回荡在耳边时,把我带回到进三级修学之前的点点滴滴。进三级修学之前,我就像一个迷途的小孩,到..

佛法博大精深,修学者在闻思修行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往往缺乏详尽全面的解答和指导。因此,《慧灯•问道》栏目组特邀当代藏传佛教大德、色达喇荣五明佛学..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佛教是一种建立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