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福报感觉“利润”的回馈比较多一些。修智慧,一般人很难感觉有什么“利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这样去供养布施,能不..
问: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大安法师答:就对净土法门来说,确实要去听闻经教,听闻包括读诵,包括听法师讲经说法。通过闻思,最后落实在行持当中。对..
出离心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资料图)在成为佛教徒几年之后,你也许可以轻而易举的出离很多过去无法出离的东西,你变的不再关心那些被认为很世俗的事物。你不再..
问:有些时候烦恼好像很容易降服,有时候却又被它折腾得够呛而不自知。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麦彭仁波切说过:“烦恼如同盗贼,如果能及早认出它的身份,它也就无机可乘了..
问:对大多数人而言,为什么必须坚持长期闻思,而不是简简单单修一个法就行了?索达吉堪布:对现代人来讲,一定要长期闻思。因为很多人从小心里产生的,就是各种非常复杂、..
问:学诚法师您好!我是一位学佛大学生,近来,我越发觉得释迦佛教法下的五浊恶世真是过于险恶,相比出家师父的生活,在世俗生活如果做到冰清玉洁或出淤泥而不染真是难上加..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回向了,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轻松了,解脱了!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苦为畏途,大可不必..
学会预支明天的快乐而不是烦恼我们很多人常常会不自觉地走一个误区,那就是预支未来的痛苦和烦恼,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我们应该换一种心态,转而去预支明天的快乐与美好,把..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或有化生。或有湿生。或有卵生。或有胎生。此四生中各各复有四生。如经广说。但是相因而生即有父母。既有父母。既有大..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短短两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为人收敛,不大惊小呼;为人谦让,不傲慢自居。不少人受到伤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诉,泪涕涟涟,以博人之同情。或许..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就是这痛苦是内心引生的,不是外境引生的。诸..
编者按:如今各地寺院或信众组织的放生活动非常普遍,但放生究竟有哪些经典依据?放生有何等功德福报?合理放生应当采取何等方式?古代高僧怎样看待放生?历代政府又是何等..
问:下面第十一问,有些人的生活还不如一些动物,他们怎么会投胎人道而不在畜生道受报?定弘法师答:这就讲投胎是两种力量驱使的,一种叫满业,一种叫引业。引业就是引导你..